关于彼得·多伊格的十大要点

Ben Luke回顾现居于特立尼达的传奇画家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极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并赏析2017年3月在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售出的两幅作品

main-peter-doig-2

© Peter Doig.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2017

他穿梭多国之间

彼得‧多伊格1959年生于爱丁堡,仍在襁褓时跟随家人移居特立尼达,后来在加拿大长大。他先后于1980年代初末在伦敦两度求学,中间数年则在蒙特利尔度过。第二度负笈伦敦后,多伊格在当地定居多年,最终在2002年重返特立尼达。现在,他在这个加勒比小岛、伦敦和纽约三地居住,并在杜塞尔多夫授课。他的画作也反映这种游走各地的生活方式。他近日表示:“我的思绪永远穿梭于不同地方之间,而我希望在画作中塑造出一个它们之间的空间。”


他的早期作品曾经默默无闻,现在才重新获得关注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于2008年举行的多伊格回顾展以《坐顺风车的人(1980-90年作)揭开序幕,但他色彩夺目、情感鲜明的早期作品却被忽略。2014年于伦敦Michael Werner画廊举行的展览中,这批精彩画作终于亮相,揭示出多伊格迈向艺术巅峰之路。与他作于1990年代的知名风景画相比,这批早期画作大部份更富都市气息,反映大都会对年轻的多伊格带来的种种启迪。例如,他绘下自己对1980年代初伦敦夜店的鲜明印象,而纽约的建筑对他早期的艺术发展影响尤其深远。


List Item Title他从平凡题材中创出独特艺术语言

谈及他在切尔西艺术学院修读的硕士课程时,多伊格表示自己创作了“很平凡的画作,绘画很平庸的题材”,但这种“民间”的题材,以及其深刻而激情的绘画手法,却开创了一种备受注目的原创艺术语言,艺术家亦因此于1991年赢得白教堂艺术家奖,他为随后展览创作的多幅作品,也成为其代表之作。

英国艺坛在1990年代掀起新浪潮,但多伊格并未随波逐流

1988年,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Freeze」展览为伦敦艺术界带来一番新气象,当时极简主义、新几何派和概念主义充斥艺坛,而多伊格亦于此时开始备受肯定。他漠视当时的风潮,但当其他画家感到被排挤时,他却大受欢迎。他在2013年称:“我很享受在那个时代当画家,相信我的画作也反映出这一点。我当然不喜欢追随潮流。我认为对艺术家而言,随波逐流和成为某个群体的一份子是重大的错误。”

其经典时期风景画作的一大特点便是建筑元素

多伊格为1991年白教堂展览所创作的作品包括《山涧间的建筑师小屋》(1991年作),刻划建筑师埃伯哈德·蔡德勒(Eberhard Zeidler)在多伦多附近玫瑰谷的现代风格住宅。多伊格曾到访小屋并拍摄照片,但他的画作并非纯粹模仿,而是以充满活力的色彩回忆造访当日的经历和氛围。佳士得在2013年以765万英镑拍出该画作,并于2016年以1,128万英镑再次成交。多伊格的另一批重要作品《混凝土小屋》系列(1991至1996年作)也刻画树影之间的建筑物,这次则描绘勒·柯比意(Le Corbusier)设计、位于法国北部布里埃森林的“马赛公寓”。该系列的《小屋精髓》(1993-94年作)于2015年在佳士得伦敦以960万英镑成交。

多伊格擅长绘画雪景,并认为白雪引人入胜

多伊格在1994年表示:“我经常绘画雪景,因为白雪引人入胜。”他在该时期所画的多幅作品均描绘荒凉的冰雪世界(部分灵感来自他在加拿大生活的回忆),以诗意手法游走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充分展现他将气氛与主体融合的超凡技巧。多伊格将他拍摄或见过的照片内景象,与洋溢诗意的回忆交织,形成藏在层层颜料背后的画面。佳士得伦敦于2017年3月在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推出的Cobourg 3 + 1 More(1994年作)便是多伊格其中一幅最令人动容的雪景画,到底这是暴风雪中加拿大郊区湖畔的人影,还是一段被时间的噪声干扰、逐渐褪色的回忆?作品最终以12,709,000英镑的价格成交。

他的作品大多揉合记忆和照片或静态影像

多伊格的灵感泉源十分多变,他的处理手法亦然。其作品《滑雪外套》(1994年作)便取材自他在一份多伦多报章上看见的日本滑雪旅馆照片,这幅照片令他联想到一幅“黑白色东方卷轴画”,但他最终完成的双联画,却将照片变成镜像,并呈现在层层迷雾、水滴和斑点之中,展示一个全新的国度。另一幅作品《吸墨》(1993年作)则以他为弟弟拍摄的一幅照片为蓝本,他的弟弟站在已结冰的池塘上,二人为了营造更富戏剧性的反光效果,还特意为池塘注满水。多伊格反复使用照片,但自从移居特立尼达后,便减少使用摄影图像。他在2013年指:“我不认为画作中出现摄影元素有何不妥,我从未这样想过。但与以往相比,它现在的重要性已经降低。或许有一天我会完全舍弃摄影元素,但在此刻,它仍然重要。”

他会定期重画或重用作品

多伊格曾表示:“我从不把自己视为会创作系列作品的画家。”然而,他会经常重用旧图像,最经典的例子是电影《黑色星期五》最后一幕中,一个人影跌出独木舟外的定镜。他在多幅作品中都用到这个场景,包括佳士得在2015年以2,592.5万美元(艺术家拍卖纪录)成交的《淹没》(1990年作)和《独木舟湖》(1997-98年作)。他在特立尼达创作的画作也有类似的呼应元素,《雄鹿》(2002-05年作)和《都会(雄鹿)》(2004年作)均有同一名头戴帽子的蓄须男人,双臂搂着树干。不过,多伊格在每一幅画作中均采用截然不同的光影、色调、颜料处理手法和意境。《都会(雄鹿)》曾先后由迪诺斯·查普曼(Dinos Chapman)与蒂凡妮·迪·露西(Tiphanie de Lussy)收藏,在2017年3月7日于佳士得伦敦以485,000英镑的价格成交。

特立尼达对他的画作影响深远

特立尼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成为多伊格艺术世界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作品开始出现某种变化。例如佳士得2014年拍出的《鹈鹕》(2004年作)鹈鹕岛》(2006年作),便是多伊格和另一位特立尼达画家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划独木舟环岛后创作的作品。他运用颜料的手法亦有所改变,颜料涂得更薄,加入了更多抽象笔触,也借鉴马谛斯(Matisse)作品中他最欣赏的手法,大胆润饰画作。但最大的转变当数画作的光线效果和色彩,两者毫无疑问受到加勒比气候影响。多伊格曾指特立尼达“拥有美妙的光线对比和极致的阴影”。

多伊格是画家中的顶尖画家

现今甚少画家的影响力能与多伊格媲美,各地艺术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其画风的踪影,例如肯尼亚艺术家米高·阿米蒂奇(Michael Armitage)和阿根廷画家瓦尔达·卡瓦诺(Varda Caivano)等。多伊格更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执教授课,是一位充满热诚和影响力的名师。他在2013年时称:“在画室里与学生的对话是在别处找不到的,我从中获益良多,特别是自从我在杜塞尔多夫授课后。我的画作改变了许多,而观察别人创作和讨论作品的过程亦令我收获颇丰。”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