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的永恆愛情:十四件令我們心跳加速的作品

丘比特、卡羅、濟慈……充滿濃情蜜意的情人節來臨之際,我們與您分享十四件凝聚愛情偉大力量的藝術作品

頁頂圖片: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吻》,1907-08年作(局部)。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相片:Bridgeman Images

Claudio Corsi 古代藝術與文物部專家

「丘比特是愛與美之女神維納斯的兒子,情人節總少不了他的身影。這尊羅馬大理石雕像來自公元一世紀,乃按照希臘雕刻家留西波斯(Lysippos)於公元前四世紀鑄造的青銅塑像製作而成。這位年輕的愛神正為弓箭上弦,不知下一支箭將會射向哪對命中註定的戀人。」

「這一畫面十分令人期待:愛神的箭矢不可阻擋,將會飛往何方?我認為這尊雕像見證了人類對愛情神秘莫測而無堅不摧力量的永恆嚮往。」

Harry SeymourChristies.com撰稿人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Lawrence Alma Tadema)作於1985年的《定局》中,可見古典世界中的維多利亞式求偶場景。一位年輕男子沿大理石階拾級而上,走向愛人與其女僕,手中還緊張地握住一個訂婚戒指。其實觀者從畫作的題目已經可以猜到這次求婚的結果將皆大歡喜。」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定局》,1885年作,油彩 木材,42 1/3 x 20 ½吋(62 x 52.5公分)。相片© Tate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定局》,1885年作,油彩 木材,42 1/3 x 20 ½吋(62 x 52.5公分)。相片© Tate

「此畫為英國泰特美術館創始人亨利·泰特爵士(Sir Henry Tate)贈予第二任妻子艾米·希斯洛普(Amy Hislop)的結婚禮物。她在遺囑中將畫作歸還泰特美術館。」

Stephen Jones戰後及當代藝術部助理副總裁

「多少個世紀以來,藝術家一直嘗試以神聖手法描繪墜入愛河的偉大之處,但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作於1991年的《無題(完美戀人)》則是試圖呈現愛情不完美一面的少數作品之一。」

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無題(完美戀人)》,1991年作。掛鐘及顏料 墻面。尺寸依不同裝置而定。掛鐘:(各)直徑14吋(原尺寸);寬(共)28吋。© Felix Gonzalez-Torres.相片由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基金會提供。數碼圖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佛羅倫薩Scala

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無題(完美戀人)》,1991年作。掛鐘及顏料 墻面。尺寸依不同裝置而定。掛鐘:(各)直徑14吋(原尺寸);寬(共)28吋。© Felix Gonzalez-Torres.相片由費利克斯·岡薩雷斯·托雷斯基金會提供。數碼圖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佛羅倫薩Scala

「這兩個掛鐘都是以電池為動力的便宜貨品,起初被設置為同樣的時刻,而隨時間推移會逐漸開始有不同誤差,最後需要重新校時才能回到同樣的時間。這不僅指代了時光流逝,更暗喻愛情那並不十全十美卻歷久彌新的永恆魅力。」

Alastair SmartChristies.com副編輯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是藝術史上最偉大的感覺派藝術家之一,這幅《吻》生動刻畫出戀人間洋溢的洶湧激情,鮮少有畫作能與之比肩。」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吻》,1907-08年作。油彩 畫布,180 x 180公分。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相片:Bridgeman Images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吻》,1907-08年作。油彩 畫布,180 x 180公分。奧地利維也納美景宮美術館。相片:Bridgeman Images

「男子和女子周身包裹著熠熠發光的黃金長袍。她仿佛雙膝跪地,而他似乎正低頭親吻她——儘管從畫面上幾乎無法分辨出兩人的軀體。克里姆特的一句名言常被人提起——『所有藝術都是情色的』。而將這句話發揮到極致的作品,則非這幅《吻》莫屬。」

「幾年前當我走進英國南部海岸雄偉的奇切斯特哥特式大教堂時,發現了這一對夫婦的遺骨,理查·菲茨威廉和妻子埃莉諾並肩躺在一起,他的右手沒戴手套,輕輕牽著她的雙手,在這座靜謐的石墓中永遠相依相連。這是最令人動容的愛情紀念之一。」

理查·菲茨威廉和妻子埃莉諾的石墓。相片由Ash Mills和奇切斯特大教堂提供

理查·菲茨威廉和妻子埃莉諾的石墓。相片由Ash Mills和奇切斯特大教堂提供

「後來,我發現詩人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以這座石墓為靈感寫下不朽詩篇,最終句為『愛,將使我們倖存』。」

Jessica LackChristies.com特約編輯

「孩童時,我很喜歡過情人節,但並非因為我有了心上人,而是我喜歡充滿節日的紅色元素。」美國波普藝術家吉姆·戴恩(Jim Dine)曾經說道。1960年代,他開始嘗試在不描繪自己特徵的前提下,創作自畫像。他希望繪出一種能夠代表自己創意和激情的形狀:「一個能夠滿載我情感的模板」。

「戴恩選擇了一顆心的形狀,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高產的藝術家一直孜孜不倦地以不同手法描繪這顆心。《野獸》(1999年作)是其中大膽奔放之作,以活潑的紅色繪成,充滿勃勃生機。」

Mark Wiltshire書籍及手稿部專家

「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這是約翰·濟慈著名長詩《恩底彌翁》的開篇,長詩講述了少年恩底彌翁追尋月神辛西婭的愛情故事。這本初版於1818年在倫敦付梓,本身就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美麗藝術品。

「濟慈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而這本著作是他最優美動人的愛情詩篇,更由十九世紀末英國最著名的裝訂商T·J·柯步登·桑德森特別裝訂,他為此書設計了燙金月亮與愛心封面,進一步映射出詩篇的重要主題。」

Tessa Lord戰後及當代藝術部副總監

「佛洛依德與卡羅琳·布萊克伍德從1950年開始交往,直至1956年分道揚鑣。在此期間,佛洛依德以愛人為題創作了多幅肖像畫作,以親密動人的手法描繪了這段火熱纏綿的愛情。儘管藝術家筆下的年輕女孩仿佛已步入中年——這批肖像畫曾因此被認為咄咄逼人甚至近乎殘忍,但如今卻是佛洛依德公認最溫柔美好的作品之一。」

盧西安·佛洛依德(1922-2011)《閱讀的女孩》,1952年作。油彩 銅板。5 7/8 x 8吋(15.2 x 20.3公分)。私人收藏。©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 / Bridgeman Images

盧西安·佛洛依德(1922-2011)《閱讀的女孩》,1952年作。油彩 銅板。5 7/8 x 8吋(15.2 x 20.3公分)。私人收藏。© The Lucian Freud Archive / Bridgeman Images

「年輕的佛洛依德和卡羅琳·布萊克伍德在一場正式舞會中相識,不久后卡羅琳便搬入佛洛依德位於倫敦西部的小公寓,開始同居生活。1952年二人私奔到巴黎,在路易斯安那酒店住了一年。佛洛依德在巴黎期間創作出自己最精美動人的肖像畫作,包括這幅《閱讀的女孩》——以戀人獨有的視角和手法捕捉到這一沉思瞬間。」

Rebecca Ross時計及腕錶部專家

「這座百達翡麗琺瑯罩鐘講述了恩底彌翁的故事,這位年輕英俊的牧羊人深受月亮女神辛西婭喜愛。罩鐘一面繪有丘比特正在夜晚向這對戀人射出命運之箭。年輕的牧羊人正在月神的咒語下永遠沉睡,這樣她便可夜夜親吻他而不被發現。」

百達翡麗,精美鎏金銅及掐絲琺瑯太陽能座鐘,附Marie-Françoise Martin簽名,2018年6月13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6,000美元

「此類太陽能座鐘大部分都是委託製作,描繪了某些故事或委託人最愛的圖案,這一座鐘敘述的是令人黯然銷魂的迷人愛情。」

Lucy ScovellChristies.com編輯

「這幅畫作中的兩位年輕女子正纏綿依偎,仿佛對外界的喧囂毫不在意。這是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繪於1892年的系列畫作之一,四幅作品均描繪床幃間的女性戀人。」

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1864-1901),《床上:吻》,1892年作。油彩 畫板,17 7/8 x 23吋(45.5 x 58.5公分)。私人收藏

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1864-1901),《床上:吻》,1892年作。油彩 畫板,17 7/8 x 23吋(45.5 x 58.5公分)。私人收藏

「勞特累克對巴黎的花街柳巷十分著迷,以娼妓為題繪下約70幅畫作。於我而言,此畫是其中最為感性動人之作,以優美手法描繪這一禁忌之愛。」

Virgilio Garza拉丁美洲藝術部高級副總裁

「我認為這張畫作完美捕捉了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間的複雜愛情。作品繪於二人第一次婚姻后不久,卡羅所作的這張婚禮肖像可謂她寫給夫婿的情書。畫中的迭戈高大挺拔,手拿畫板,身穿高腰長褲和外套,這是他心目中的武裝制服形象。」

弗里達·卡羅,《弗里達與迭戈·里維拉》,1931年作。油彩 畫布。39 3/8 x 31吋(100 x 78.9公分)。美國加州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作品© Banco de México Diego Rivera Frida Kahlo Museums Trust, Mexico, D.F. / DACS 2020.相片:Bridgeman Images

弗里達·卡羅,《弗里達與迭戈·里維拉》,1931年作。油彩 畫布。39 3/8 x 31吋(100 x 78.9公分)。美國加州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藝術作品© Banco de México Diego Rivera Frida Kahlo Museums Trust, Mexico, D.F. / DACS 2020.相片:Bridgeman Images

「畫中二人手牽手,象徵其彼此相愛,但仔細看去卻略有游離,暗喻雙方感情的深層問題。畫面上弗里達似乎安心做一位仰慕丈夫的妻子,其嬌小身軀和有意縮小的雙足都讓她看上去柔弱無力,但弗里達其實永遠都握有最終話語權。」

Bruno Claessens非洲及大洋洲藝術部歐洲主管

「剛果藝術中鮮少見到如此親密深情的作品。兩個人像雙手分別搭在對方肩膀上,合二為一,散發出情侶間和諧溫情的氣氛。」

「此類塑像與倫巴人(居住在津巴布韋和南非的土著人)密切相關,他們認為穩固的婚姻是生活成功必不可缺的元素,這尊塑像亦讚頌這一文化。」

Rebecca Jones 攝影作品部拍賣主管

「攝影師彼得·胡加爾(Peter Hujar)於1980年結識了視覺藝術家大衛·沃納洛維奇(David Woinarowicz),一年后在自己位於紐約東村的工作室內拍下這張相片。作品近期在巴黎國立網球場美術館展出,當我注視這張相片時,我看到的是兩個人之間的濃烈愛情,他們都與家人疏離開來,在這個邊緣化的群體內建造屬於自己的家庭。」

彼得·胡加爾,《仰臥的大衛·沃納洛維奇(II)》,1981年攝。銀鹽相紙,20 x 16吋(50.8 x 40.6公分)。相片來自彼得·胡加爾檔案,佩斯/麥吉爾畫廊,及法蘭克爾畫廊

彼得·胡加爾,《仰臥的大衛·沃納洛維奇(II)》,1981年攝。銀鹽相紙,20 x 16吋(50.8 x 40.6公分)。相片來自彼得·胡加爾檔案,佩斯/麥吉爾畫廊,及法蘭克爾畫廊

「胡加爾由於艾滋病毒引發的疾病而於1987年逝世。不久后沃納洛維奇亦確診艾滋,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我所創作的所有作品,都是為了彼得』。」

Arne Everwijn十九世紀歐洲藝術部資深專家

「2012年我與妻子在瑞士旅行期間,去了馬爾蒂尼的皮埃·加納達基金會(Fondation Peirre Gianadda),在那裡我們遇到了一張特別的畫作,回想起來頗具預言意味。展廳角落掛著一張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作品,在我們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吸引力。我妻子甚至還與它合了影。」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嬰兒馬塞爾·盧蘭》,油彩 畫布。14 ¼ x 9 7/8吋(36 x 25公分)。私人收藏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嬰兒馬塞爾·盧蘭》,油彩 畫布。14 ¼ x 9 7/8吋(36 x 25公分)。私人收藏

「此作乃梵高於阿爾居住時所作,體現了他當時的熱情與樂觀。梵高於1888年12月以嬰兒馬塞爾·盧蘭為題繪成三幅作品,此作便是其中之一。另外兩幅分別由提奧·梵高於巴黎售出,現在一幅藏於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另一幅則由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收藏。藝術家將本作獻給了盧蘭一家。欣賞完這幅畫作三天后,我們就欣喜地發現妻子懷上了頭胎。」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