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八大山人肖像画(局部)水墨 纸本,一六七四年作。图片:The Picture Art Collection / Alamy Stock Photo;八大山人 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水墨 纸本 册页十七开 一六九八年作。每页尺寸:29.5 x 21.9 公分(11⅔ x 8⅔吋)。2008年12月2日于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34,260,000港元
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后裔
八大山人(1626-1705)为明代江西人,本名朱耷,在父亲的熏陶下,年幼时已展现过人的书画天赋。
1644年,明朝覆亡,清兵入关,崇祯皇帝自尽,朱耷自此不再是王孙贵族。为了活命,他逃至寺院改名换姓,并削发为僧。
他喜欢一语双关
朱耷一生曾使用多个字号,其中最为人熟悉的是”八大山人”。学者推测,由于这四个字竖着连写时,既似”笑”字也似”哭”字,他遂选择此外号,暗喻他对国破家亡的荒谬悲伤之情。
八大山人随后数年创作的诗画皆充满一语双关和弦外之音,他步步为营,在处处压迫他的封建社会中挣扎求存。
八大山人(1626-1705), 松鹿图。161.8 x 67公分(63¾ x 26⅜ 吋)。2014年11月25日于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9,040,000港元
他的诗词往往难以解读
与其他身处极权统治的文人一样,八大山人必须谨言慎行;加上他热爱运用隐喻,亦是令其作品难以被解读的原因。
专家黎翰墨(Liz Hammer)表示:”八大山人经常刻意以晦涩含糊的方式抒发内心。”
她续道:”他18岁时落发出家,学佛改变了他对余生的看法。佛教主张万物皆空,眼前所见的只是个人的感知。因此,八大山人的诗画的层次极为丰富。”
八大山人(1626-1705) 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册页十七开 画十六幅 书法一幅 水墨 纸本 一六九八年作。每页29.5 x 21.9公分(11⅔ x 8⅔吋)。2008年12月2日于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34,260,000港元
黎氏推测八大山人笔下的部分怪异意像源于其成长时期。她表示:”明朝覆亡时,他经历了中国改朝换代的巨变。中国当时的书画风格也普遍透现一种突兀与紧张的情绪,相信反映了笼罩社会的沉重压力。”
据说八大山人是个疯子
多年来,有不少记录指出八大山人的行径怪异,而且长时间沉默不语。就此黎翰墨表示:”可以说他是个怪人,但也有人说他是为了自保而装疯卖傻。因为如果他真的是个疯子,清廷大概不会管他。”
八大山人60多岁时,清朝根基已稳,不再视他为威胁,于是他决定还俗,专心作画。

他是前卫的创新先驱
黎氏认为八大山人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自成一格的创新精神。”他绘画的动物栩栩如生、灵动睿智,而且带有虚幻错觉。他笔下的鸟和鱼往往像是违反地心吸引力,在时空漂浮。”
他描绘的夸张五官、怪异表情和奇花异草亦别具一格。佳士得于9月拍卖的《鸟石图》(1702年作,上图及下图)以罕见的短促水平笔触,描绘栖息于布满藓苔的怪石上的一只鸟。

“我们现在对抽象艺术习以为常,不会质疑看似不合现实逻辑的东西,但在十八世纪初,此作绝对令人震惊。虽然中国画作比欧洲艺术更早运用抽象元素,但八大山人无疑是超越时代的先驱。”
坊间有不少八大山人的赝品
1991年,曾收藏名画《鸟石牡丹图》的著名学者、艺术家兼藏家王方宇,出版了一本有关八大山人的专著《莲园大师:八大山人的生平与艺术》,探讨这位艺术家画作中的各种主题、风格、特色及钤印。
王氏著作的一大重点是仔细分析八大山人作品的关键特征。黎翰墨指:”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八大山人的风格仍被广泛摹仿,于是王方宇剖析如何分辨真伪,并解释当中的窍门。”
其中一宗伪冒事件发生于1920年代,当时年纪尚轻的张大千(1899-1983)伪造清代画家石涛致八大山人的一封书信。石涛与八大山人同样来自明朝宗室,在明代覆亡时逃到佛寺,此后便与八大山人保持书信往来。
张大千利用石涛与八大山人的友谊,声称一幅名为《大涤草堂图轴》为八大山人所作,画作后来由一位日本富豪藏家买下。这幅作品后来于1961年一本有关八大山人的著作中出现时,真相才水落石出。讽刺的是,这幅曾谎称为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现已改称为张大千本人所作,而且售价可观。
八大山人(1626-1725) 荷鹭图。106 x 34.3公分(41¾ x 13½吋)。2019年5月27日于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价6,125,000港元
如何判断八大山人作品的真伪?
黎氏指:”我们无法单凭一个因素来判断真伪,当中还牵涉到相当的主观判断。即使是在对此已有深入认识的人士之中,也存在着相反意见。”
“研究作品的历史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作品上有没有藏家钤印?可以确定画作以往的藏家吗?画作有没有相关的著作或展出史?”
作品所用的画纸、水墨、墨色和印泥,应与艺术家所属的时代和地点吻合。
黎氏续指:”同时,作品的构图、主题与画风,亦应与艺术家其他已被鉴定为真的作品风格一致。”
“仔细查看钤印。八大山人曾用过许多钤印,而相信为真品的印款亦已刊载于文献之中。可多加留意钤印的整体大小、字体结构,还有每个钤印线条之间的空隙。”
另外亦要检查落款:”八大山人曾在画作和书法作品题上不同独特风格的落款。”
最后也要留意画作的笔触,黎氏解释:”这是分析书画作品过程中最主观的一环,传统上亦是最为关键。作品的笔触应与艺术家同期作品拥有相近的结构、力度和神韵。”
八大山人在日本备受推崇
八大山人根据佛教的禅宗传统作画,而其许多画作最终也传入日本。
2019年5月,佳士得以950万港元拍出日本四日市澄怀堂美术馆的多幅八大山人挂轴作品。黎氏相信八大山人至今魅力依然,全因其非比寻常的创新风格。她认为:”八大山人拥有一种独树一帜的图像语言,至今仍能引起无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