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风格珠宝:形态与功能的全面革新

资深珠宝专家Angelina Chen深入剖析装饰艺术风格美学,同时推荐数款曾于佳士得亮相的个人精选珠宝

页顶图片:

祖母绿、缟玛瑙及钻石吊坠项链,Georges Fouquet设计。2017年11月13日于佳士得日内瓦售出,成交价492,500瑞士法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爱德华时代和美好年代(Belle-Époque)的奢华风格大加嫌弃。这场大战撕裂整个欧洲,令数个文化核心重地受到重创与破坏。 社会紧缩措施压抑富裕阶层的奢靡生活方式,女性也不再留守家中,纷纷走进工厂填补往前线上阵的男性空缺。装饰艺术风格就是在这急遽变化的大环境中冒起;它强调结构与几何,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于结束纷乱、重组秩序的渴求,洗练与开创性的形态亦呼应了当时机器时代的主张。利落线条、着重对比及色彩在当时蔚然成风。

装饰艺术风格珠宝透过其令人惊艳的方式,体现出这种大众化的崭新风潮与美学理念,当中许多典范之作都曾亮相佳士得。由大概1915年至1935年(以至在设计风格上仍然深受其影响的1940年代),来自珠宝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和飞行员的崭新创意,为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带来永无止尽的革新与启发。

时尚解放的象征意义

最能充分展现装饰艺术风格精神的,大概是女性时装。普瓦·波烈(Paul Poiret)与可可·香奈儿(Gabrielle 'Coco' Chanel)创作的时装解放了女性在肢体动作上的束缚,服装轮廓亦更为中性;当时女性也开始摒弃打理麻烦的长发辫,转而将头发剪短。这种自由无拘束、精简利落的意念亦体现于珠宝设计之上;大颗宝石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精心切割的小巧钻石。装饰艺术风格的形态未必简约,但趋向更着重线条,图案也更有几何感。

对比、色彩和水晶

由于装饰艺术风格珠宝设计师在作品中强调几何元素,因此色彩对比的重要性亦相应提高。上图左所示的一枚圆形胸针是色彩对比运用的例子:小型角石切工(calibré-cut)黑缟玛瑙与白钻形成强烈对比,并采用螺纹式的几何镶嵌铺排。此枚胸针集当时设计元素之大成。

那个时期的设计师亦经常将白水晶与钻石加以并用。不论是天然剔透的、经过切割的,还是磨砂加工的,白水晶都能透过制造对比来提高钻石的明亮感。而又同时与白钻处于同一色系;上图右所示的白水晶及钻石古董手镯就是最佳例子。

线条与几何

装饰艺术风格亦很着重线条,数件曾于佳士得呈献的手镯都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上图上方所示的仿祖母绿及钻石手镯,以直线方式镶嵌的仿祖母绿与钻石互相映衬,同时强调了线条感;蓝宝石及钻石手镯的设计亦有如出一辙的效果。至于上图右所示的珍珠手镯,黑色缟玛瑙小珠在白色珍珠之间作四边形排列,是对比与几何元素的大胆运用示范作。

艺术装饰风格后期,女性时装风格变得更具结构性,各式各样的扣、双扣胸针等成为潮流。上图左所示的胸针为一典型例子:充满几何感的设计,由两枚可分开的完全对称三角部件组成。上图右的胸针是另一范例,以单扣状设计搭配色彩无比鲜艳的凸圆形红宝石。两件珠宝以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依然时尚,配衬裙子、衣领或外套皆合宜。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