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藏家誌 | 从心所欲不逾矩——赵心谈收藏

资深藏家赵心踏入艺术收藏界已有三十年之久,藉着佳士得上海拍卖十周年之际,我们邀请赵心分享他多年收藏心得,以及女儿赵凌甲如何在当代艺术中延续这份收藏热忱

“我是退休后开始收藏的,和企业家或投资家都不同,纯粹是爱好驱动。”赵心回忆起当年初入收藏时笑说道。从瓷器到古画,最终着眼于《石渠宝笈》收录藏品,期间经历了何种转变,赵心用一个例子给了生动解释。“当时我同徐邦达老先生吃饭,他谈到古画鉴定的技术很难传承到下一代。”这位书画鉴定泰斗的无心之语却启发了赵心,寻找来源清晰、证据性强的藏品于是成为了他坚持至今的收藏理念。

《石渠宝笈》为记载清代内府收藏的历代书法和绘画的专书,收录作品逾万件,但大多毁于战乱,据悉流出宫廷的有300件左右,登上拍场的大约100件,赵心一个人就收藏有近20件之多。当中令他津津乐道的一件藏品为2004年以逾2,600万港元购自佳士得春拍的《乾隆大阅图》第三卷《阅阵》

完整的《大阅图》共有四卷,是清代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描绘了乾隆皇帝1739 年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赵心表示,第一卷《幸营》仍藏于法国,第二卷《列阵》为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第三卷《阅阵》及第四卷《行阵》均由赵心收藏,品相绝伦,精彩无比。

赵心对于藏品资料和证据的看重,尤其体现在他收藏中的御制精品上。譬如2010年佳士得秋拍中的“马远四皓图”山子,发现山子背后的满篇御题诗后,他马上开始研究《马远四皓图》,最终得知此作藏于美国辛辛那提博物馆,当时在美国留学的女儿迅速与博物馆联络购买高清图,比对之后确认山子和画作互相呼应,于是果断出手,以近6,000万港元的价格投得心头好。

这种精益求精的探求精神,对提高收藏整体质素无疑大有裨益。2004年11月,赵心在佳士得拍卖中以逾900万港元投得姚文翰《春原阅骏图》,随后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绘画研究专家聂崇正先生提出疑问,因故宫亦有收藏一张《春原阅骏图》,赵心还记得自己当时满腹狐疑,马上打开画幅研究细节,觉得自己这张没有问题,后来果然在故宫鉴定后证明赵心所藏方为真品。“可能当时画作被运出宫,回头又补画了一张。”他回忆起这桩趣事时笑道。

赵心与佳士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收藏之始。他1990年代时便感慨佳士得拍卖中的古董品相之佳,从而与拍场结下不解之缘。一手创立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并赋予“佳士得”这信达雅的中文译名的黄君实,便与赵心是相知好友。他家中至今悬挂一幅黄君实为其七十岁祝寿所作的字画,上书七个大字“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谓赵心的收藏写照,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座右铭。

“经济是缸水,艺术品市场是水表面的油,它永远浮在上面,不会落下来。”——赵心

谈到艺术市场的起伏发展,赵心依然充满信心。“历朝历代都有收藏,从清代到民国,从民国到文革后期,直到今天社会安定,因此收藏还会一直向前发展。打个比方,经济是缸水,艺术品市场是水表面的油,它永远浮在上面,不会落下来。”

赵凌甲在香港家中欣赏图录

赵凌甲在香港家中欣赏图录

赵心的女儿赵凌甲也是千禧新世代艺术收藏家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现居香港的她主要收藏当代艺术品,草间弥生和奈良美智都是她钟情的艺术家。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凌甲表示:“他常常教育我,要发展出自己的收藏体系,买艺术品前一定要想好为什么,尤其是当代艺术市场轮动仍然较快,因此更要三思而后行,谨慎研究价格,多了解艺术家再出手。”

凌甲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父亲收藏的《乾隆大阅图》时的震撼之情——“整个卷轴打开之后见到的细节和画工,那种精美程度是任何年代都无法复制的。”与父亲耕耘数十载的中国古董收藏相比,凌甲认为自己的当代艺术收藏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收藏的要义是先使自己赏心悦目,然后希望能够慢慢影响其他人的品味。”

赵心赵凌甲父女常常视频通话,交流收藏心得

赵心赵凌甲父女常常视频通话,交流收藏心得

如今赵心的两个孙辈也是美术馆和拍卖场的常客,小小年纪已经对艺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女儿更是对日本艺术家Mr.的活泼风格情有独钟,不禁令人会心一笑。凌甲也谈到希望艺术能够深入渗透到下一辈生活当中,并推动艺术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部分,谆谆父母心可见一斑。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电子杂志,精选所有Christies.com的热门文章,以及即将举行的拍卖及活动等最新资讯

遥想佳士得十年前在上海举办首场拍卖,赵心就出手捧场。时光荏苒,十载飞逝,佳士得十分荣幸在过去十年中积极参与了内地艺术生态的蓬勃发展,和一代藏家共同成长,互相启迪,我们也乐见艺术收藏的热情在代际间传承,透过不同的方式滋养心灵,为人生增色添彩——就像赵心所说的一样,“相比收藏,快乐更加重要。”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