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的艺术与生平十大要点

佳士得香港将于春季拍卖呈献五幅林风眠的杰作,让我们藉此机会回顾这位中国现代艺术先驱的传奇。

18042019102326-0001-880-new

照片来源:《林风眠之路──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中国艺术学院出版社。

1. 他极具抱负

林风眠(1900-1991)在清末年间出生于广东,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角色举足轻重。他是一位极具抱负、兼具前卫国际视野的艺术家及教师。他在1930年代提出糅合中西艺术的概念,成为当代的艺坛先锋。

2. 林风眠融合中西艺术

在共产主义出现前,自由主义曾于1920和1930年代在中国短暂冒起,并见证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林风眠作为年轻的改革领袖,尝试宣扬透视法、姿势与色彩等新颖的欧洲艺术概念,复兴在他眼中逐渐衰落的艺术文化。他提倡一种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鼓励中国艺术家放眼世界,尝试创新的技法。

林风眠(1900-1991),《宝莲灯》。设色纸本 镜框。65.5 x 65.5 公分(25 ¾ x 25 ¾ 英寸)。估价:港元 4,000,000-6,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宝莲灯》。设色纸本 镜框。65.5 x 65.5 公分(25 ¾ x 25 ¾ 英寸)。估价:港元 4,000,000-6,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3. 林风眠深受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影响

童年的林风眠已展示过人的艺术才华,因而在1919年获政府颁发奖学金负笈法国深造,并在当地认识到后印象主义、野兽派与原始主义。他后来前往柏林,深受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埃里希·赫克尔(Erich Heckel)(1883-1970)艾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1867-1956)影响,二人均透过其艺术创作抨击威玛共和国的贪腐势力。

林风眠在1926年返回中国,开始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执教。在执教期间,他尝试糅合传统中国艺术与欧洲艺术的技巧,《戏曲人物》(下图)等画作正好反映他对马蒂斯(Matisse)肖像作品的浓厚兴趣。

林风眠(1900-1991),《戏曲人物》。设色纸本 镜框。65 x 65 公分(25 ⅝ x 25 ⅝ 英寸)。估价:港元 3,000,000-5,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戏曲人物》。设色纸本 镜框。65 x 65 公分(25 ⅝ x 25 ⅝ 英寸)。估价:港元 3,000,000-5,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4. 他发起现代艺术运动,并出版月刊《亚波罗》

在1928年,林风眠联同林文铮(1903-1989)和李朴园(1901-1956)成立「艺术运动社」,并「以绝对的友谊为基础团结艺术界的新力量」为宗旨。他们亦出版艺术刊物《亚波罗》,藉此推广自己的画作及欧洲前卫作品。

他们在1929年撰写了一份宣言,主张团结一致,并将艺术家比喻为「为全人类在精神的田野里耕作的农民」。这个时期的林风眠作品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兴趣。

林风眠(1900-1991),《秋林山居》。设色纸本 镜框。65.4 x 68.5 公分(25 ¾ x 27 英寸)。估价:港元 1,000,000-2,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秋林山居》。设色纸本 镜框。65.4 x 68.5 公分(25 ¾ x 27 英寸)。估价:港元 1,000,000-2,0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5. 吴冠中和赵无极均为他的门生

林风眠在1928年出任新成立的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将梵高(Van Gogh)保罗‧塞尚(Cézanne)加入课程之中。在他的众多学生中,包括现在举世知名的吴冠中(1919-2010)赵无极(1920-2013)

他与几位目光远大的教师并称「四大校长」,四人致力在民国年代革新中国艺术教育;当中一员是画家徐悲鸿(1895-1953)

6. 林风眠曾经历两场悲剧

在德国留学时,林风眠对提出悲观主义思想的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深感兴趣。

叔本华是最早注意到东西方哲学相近之处的欧洲思想家之一,他在著作《人生的智慧》(The Wisdom of Life)中提出对美学的沉思是摆脱人类痛苦的途径。

林风眠对此深有共鸣。他曾经历两场悲剧:在他七岁时母亲被卖走,从此失散,即使他在成年后不久开始寻母,也苦无结果;在1924年,他的德籍奥地利妻子艾丽丝·冯·罗达(Elisa Von Roda)因难产离世,他们的新生儿亦夭亡。这些不幸的事件,对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影响极深。

林风眠(1900-1991),《琵琶仕女》。设色纸本 镜框。33.5 x 33.5 公分(13 ¼ x 13 ¼ 英寸)。估价:港元 200,000-3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吹笛仕女》。设色纸本 镜框。33.5 x 33.5 公分(13 ¼ x 13 ¼ 英寸)。估价:港元 200,000-3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7. 他曾被扣押、折磨和囚禁

在1937年爆发第二次中日战争后,林风眠的画室被士兵大肆洗劫,大量画作被破坏。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痛下决心摧毁自己的所有画作,以免作品成为他被批斗的工具。

林风眠后来被扣押和折磨,住所外更挂上写有「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阀」的标语。他对戏曲的热爱,以及他在各种「知识」上的追求,纷纷成为指控他的把柄,令他最终被囚禁了四年半。

在1992年,吴冠中为《林风眠全集》一书撰写序言,并写道:「他的画作大部分都在水盆、浴缸中尽化为纸糊冲走。他的油画则在日本侵占杭州后被日军当作篷布。」

林风眠(1900-1991),《渔夫鸬鹚》。设色纸本 镜框。66.5 x 66 公分(26 ⅛ x 26 英寸)。估价:港元 1,000,000-1,5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渔夫鸬鹚》。设色纸本 镜框。66.5 x 66 公分(26 ⅛ x 26 英寸)。估价:港元 1,000,000-1,5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8. 林风眠的作品和展览极其罕有

林风眠的画作评价甚高,在拍卖市场的成交价高达500万美元。他的作品极为珍贵,因为绝大部分真迹已在他在世时被毁。香港艺术馆曾于2007年举办一场林风眠作品回顾展,筹备经时十年,可见其画作难觅的程度。

9. 他曾移居香港,并在台湾举办首场回顾展

毛泽东逝世后,艺术家逐渐再度享有创作自由,早期前卫艺术的领导人物亦再次活跃起来。在1977年,林风眠获准离开中国大陆移居香港,自此他努力追回错失的光阴,既创作新的画作,也重新绘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失去的作品。在1989年,年近九十的林风眠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首场个人回顾展。

林风眠(1900-1991),《静物》。设色纸本 镜框。68 x 68.5 公分(26 ¾ x 27 英寸)。估价:港元1,200,000-2,2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林风眠(1900-1991),《静物》。设色纸本 镜框。68 x 68.5 公分(26 ¾ x 27 英寸)。估价:港元1,200,000-2,200,000。此作将于2021年11月30日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拍卖中呈献

10. 宋瓷是他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

林风眠选择以正方构图的形式作画而非长卷轴,这点令传统艺术家大为震惊。其画作中的明亮用色、笔触和独特的透视法,被视为源于他在欧洲留学的经历,然而事实上他曾写道,自己最大的灵感来源为宋代瓷器,以及上古洞穴壁画的人物。

现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及上海中华艺术宫均有收藏林风眠的画作。

相关部门

相关拍品

相关拍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