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在五亭湖上夕佳亭 照片:© 王之一
1950年代,张大千移居巴西圣保罗,并在此兴建中式园林八德园,以解思乡之情,亦为创作提供灵感。他在此园中探索泼墨泼彩技艺,经过十余年磨练后终于达致成熟。1960年代时,张大千的国际声望渐盛,经常往来穿梭于美洲、亚洲及欧洲之间,从世界各地,尤其是加州之风景,获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张大千于1956年至1966年间,频繁至欧洲举办作品展,试图将中国绘画艺术介绍到西方。1956年于巴黎近代美术馆举办“张大千画展”,同期马蒂斯大型回顾展亦同场举行。张大千于参观后坦言,尽管不了解西方艺术,但认为“马蒂斯是学敦煌的,尤其是人物素描的线条”。在欧洲期间,不仅拜访当地旅法中国艺术家赵无极和潘玉良等人,与毕加索的会面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艺坛焦点。本季佳士得香港于5月24日举槌之“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将由张大千《碧峰古寺》及毕加索《侧卧的女人与蜻蜓》同场亮相,呼应着这场东西方艺术天才的世纪会面,十分值得期待。
张大千(1899-1983),《碧峰古寺》。设色金笺 立轴。127.7 x 63 公分(50 1/4 x 24 3/4 英寸)。1967年作。估价待询。此作将于2021年5月24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1967年透过在斯坦福大学美术馆和拉克画廊举办重要展览的机会,张大千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遍访圆石滩、优胜美地峡谷等著名景点,让加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景逐渐进入了张大千的眼帘:加州五彩斑斓的海岸风景、太平洋海岸独特的悬崖与巴西绚丽的阳光,都成了张大千的灵感泉源。返回巴西后,张大千创作了此幅《碧峰古寺》,恰恰展现出画家受到美国加州的独特自然景致和人文艺术氛围启发后的艺术结晶。

张大千(1899-1983),《碧峰古寺》(轴头)。1967年作。估价待询。此作将于2021年5月24日在佳士得香港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碧峰古寺》深受张大千个人喜爱,特意送往日本进行裱工,并饰以大千特别在日订制的大风堂“七宝烧”(亦即中国的掐丝珐琅)轴头,依瓦当形式制有“三千大千”字样,十分难得。
“张大千应该个人特别喜欢这个作品,甚至于送到日本去裱褙。无论是画面跟本身的裱褙,张大千无非都用了很大的心思。” ——中国书画部国际专家主管游世勋
此作为李祖莱、李德英伉俪旧藏。李、张两家交情匪浅,大千与李家夫妇以弟、弟媳相称,李家三小姐秋君,更是大千一生红粉知己。1949年之后,张大千香港的事务多由李祖莱夫妇代为操办,1971年于香港大会堂举办“张大千近作展”,盛况实属空前。二人交情非同寻常,李祖莱是大千四位遗嘱见证人之一,一生友情早已转化为浓浓亲情。大千会将此幅珍罕巨作赠予李家,亦是情理之中。
这幅《碧峰古寺》是张大千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代表巨作,见证艺术家举世知名的泼彩技法达致巅峰,亦浓缩了大千对一生挚友的深切友情,十分稀有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