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57年作
簽名:關良
來源
Private Collection, Asia
出版
2003年《中國名畫家全集:關良》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國 (圖版,第116頁)

榮譽呈獻

Felix Yip
Felix Yip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中國在西風東漸的二十世紀初始,主流意識獨尊歐洲古典寫實風格,同一時期在西方發展蓬勃的現代畫派如印象派、野獸派、甚或立體派在學院中並不得舒展。一九一七年,關良在十八歲時東渡日本留學,師從兩位深諳中西繪畫的宗師─師藤島武及中村不折,在東洋研習西洋油畫的五年歲月裡,接觸到許多自古典以至印象派的西方大師名作與原作,奠定其對西洋美術豐富的知識積累。關良對於藝術的喜好,除在繪畫上精進的造詣外,更廣泛延伸到音樂及戲曲的深入研究,他向來崇尚自由創作,具有高度的獨立思考、大無畏的反潮流精神,透徹深究中西藝術之間的共同原理與彼此差異,敏銳地觀察到西方逐漸注重語言的簡練與純粹的意象性,他領悟到當時這樣的發展趨勢,其實與中國自古以來傳統文人畫及戲曲中的寫意精神不謀而合,於是他不斷思索如何「博採眾長」,廣納西洋與中國繪畫的優良傳統,開創出獨具民族特質的藝術表現形式。關良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可貴貢獻,正在於他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前瞻的創新精神。 一九五七年,關良偕同李可染、傅抱石等藝術家赴東德訪問,期間他創作了一系列油畫風景寫生,在《德國魏瑪風景》(Lot 1167)中,為了在畫中傳達他在當地感受到的詩情畫意,捨棄寫實而走向中國式寄情寫意的手法,以傳遞內心的情感,打動觀者的感受,產生共嗚。關良在這幅作品中設色簡淨而大膽,以流暢且深具水墨韻味的線條,描繪著德國鄉間景色,錯落在山腳下小徑的民房,鮮紅與橙橘色的屋簷,映襯著滿山遍野的茵茵草地,以及前景深綠的樹叢,再加上山頂上城堡湛藍色圓錐屋頂的點綴,更增添了色彩表現上生動的活力。他善於運用色彩,既尊重自然界色彩的客觀規律,更重視主觀的取捨組合。畫中關良延續中國繪畫的筆觸,以「單線平塗,從平面裡找藝術」,意圖表現傳統水墨用線的風采韻味,表現張力十足,精心斟酌著每筆線條的高低、起伏、濃淡,蘊藉出既粗獷又細緻、豪邁又內斂的線條,再結合形體、色相,整體造就了極富情感的個人語彙,以及深具濃郁中國風味的油畫表現形式。關良油畫中的形、色、線等方面別開生面,匠心獨運,看似信手拈來的簡約線條與構圖,其實都經過關良巧究的構思,以達他力求「以少勝多」的境界。 《造船廠》(Lot 1166)是關良風景油畫以外,另一出色的傑作,在題材及形式上得到重要發展。出於政治上的熱情,藝術家積極反映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面貌。畫作描繪一班造船工人,辛勞積極地工作,製造出新式的大船,是新時代的成品。藝術家為了表現形體的感染力,刻意簡化人物塑造,簡單地勾勒輪廓,捨棄了繁瑣的細節,貫徹了關良「用十筆畫的,改用五筆來畫」的主張。此處可看出,關良吸收八大山人水墨畫中以簡約線條再現物象精神的手法,承接中國傳統藝術改革精髓的明代畫家精神,結合西方媒材,創出屬於新中國的油畫創作。此外,藝術家為了表現造船廠內的結構,運用傳統書畫中墨韻的粗黑線條來描繪船身、機器工具、吊臂主機,極具表現力,其粗獷、濃厚的線條與色彩表現,表達了關良對建設中的新中國滿腔的熱情、及新時代的朝氣。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