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油彩 畫布
1993年作
簽名:T. Kim;金昌烈
來源
韓國 首爾 白松畫廊 亞洲 私人收藏

拍品專文

金昌烈生於1929年,他自其祖父學習書法及亞洲哲學,同時透過鼓勵他學習藝術的母親接觸西方美術。在其早年教育影響下,他於國立首爾大學主修繪畫,並於1950年獲得藝術學士學位。他於1965-1968年間赴紐約著名的藝術學生聯盟繼續修業,在完成課程後,金昌烈決定前往巴黎,在一個新環境下投身藝術。 1970年安頓於巴黎後,金昌烈以水滴為主題,發展出獨具個人風格的圖像。如他所言:「我為不同形狀、大小、表面的無限可能而著迷。我所關注的是現實的,我想真確地表現水的形態及其觀感。」他在1988年於東京畫廊舉行個展所發行的專刊中曾說道:「我畫水滴乃是為融化一切於其中,讓一切回歸虛無。憤怒、不安、恐懼,我都希望變成虛無。金昌烈的藝術實踐與佛家儀軌、護蔭及淨化有密切關係,猶如僧侶虔誠地經由反覆跪拜、頌經或冥想以獲得啟悟的過程一般,,水滴的描繪正是金昌烈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體現。 金昌烈作品另一特色,來自於童年學書法而習得的漢字。《PA93020》 (Lot 2184) 及《SA0800L2》 (Lot 2185) 表現出他對漢字的成熟掌握。不同於賞析傳統中國及韓國文人畫,在他的繪畫中,雖然漢字都有其意義,但文字本身的字義卻不再是觀看的重點,因藝術家意欲取其形態之美而入畫。在 《PA93020》 中,或疏或密、或隱或現的漢字,充分反映他1990年代之代表風格。漢字的模糊處理強化寫照了水滴的轉瞬即逝。《SA0800L2》最能呈現金氏自2000年持續發展的藝術歷程。誠如利物浦泰特美術館的總監路易.比斯所評:「金昌烈的作品在表述現實世界時,同時呈現了饒富寓意的想像世界。」這些作品成功地捕捉瞬間,在歷史與時間的流逝殘影中,探究追尋永恆的新方向。 金昌烈在轉瞬及永恆間取得平衡,顯示了他對存在的觀念思索及其與空間的關係,亦道出了他對哲學思考及精確技法的熱切關注,轉而深化了其藝術的深刻思維。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