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
張荔英
蘭花
油彩 畫布
簽名:CHEN
來源
2000年10月1日 蘇富比新加坡 編號108 現藏者購自上述拍賣
展覽
1961年12月「第四屆國展」國立美術館 吉隆坡 馬來西亞

榮譽呈獻

Eric Chang
Eric Chang

查閱狀況報告或聯絡我們查詢更多拍品資料

登入
瀏覽狀況報告

拍品專文

張荔英的個人經歷了塑造了她個人的稟賦,同時促成了她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她成為二十世紀亞洲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1907年,張荔英在法國巴黎一個華人家庭誕生。父親張靜江曾追隨孫中山參與中國民主革命,亦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張荔英先後在美國、法國和中國接受教育。由於父親的工作緣故,張荔英經常周遊列國。1926 年至 1927 年間,她參加了紐約藝術學生聯盟 (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之後隨即參與法國秋季沙龍展 (Salon d'Automne)。1949 年時,她獲邀在紐約市亞洲協會 (Asian Institute in New York City)舉辦個人展覽,成為第一位榮獲此殊榮的亞洲女性藝術家。 1930年,張荔英下嫁當時擔任中華民國外交官陳友仁,婚後繼續過著不分國界、階級和語言的生活。張荔英與丈夫顯赫的背景,使她遊歷多國,從中尋找創作靈感,同時獲得了舉辦展覽的機會。 張荔英曾自述:「我喜歡自然繪畫。傳統中國的畫法並不適合我。」 張氏認為自己是個現代的畫家,她一方面了解自己的藝術承傳,另一方面,她從不放棄追尋屬於自己的風格與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時,張荔英的丈夫逝世,她決定移居新加坡,並於新加坡南洋美術學校任教。張荔英選擇投身藝術教育的決定,就像旅法中國女藝術家潘玉良選擇在巴黎葉果布雜藝術學院 (École des Beaux Arts) 任教一樣。 張荔英作品的特色之一就是精準的筆觸。張氏十分推崇塞尚以及法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畫家,但她認為畫作中應保存筆觸的控制。張荔英善長靜物及人物畫創作,其中 1954 年定居新加坡以後的創作更是備受藏家青睞。 《蘭花》(Lot 122)是張荔英的代表作,藝術家結合其藝術的天賦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以鮮明、大膽的色彩呈現優雅的蘭花;畫中筆觸表現了藝術家紮實的油畫技巧訓練。 張荔英位於實乞納的工作室特別擺放許許多多典雅的擺設,反映出藝術家個人的品性。張氏特別喜歡花卉題材,在她眼中各式各樣的花卉都充滿獨特的個性,而蘭花和百合花更是她的至愛。蘭花品種繁多,比如蝴蝶蘭、石斛蘭、君子蘭都散發著優雅特質,同時又擁有不一的美態。《蘭花》中,張氏選擇了蘭花之王—嘉德麗亞蘭,把藝術家追求的唯美和典雅淋漓盡致地表現。 張荔英曾這樣形容新加坡:「在這座小島上永遠只有夏天」。可見,新加坡熱帶的氣候,鮮艷奪目的植物繁生,最適合創作用色大膽的後印象派。張荔英甚少在畫作上標註日期,可是分析作品風格,我們可以推斷《蘭花》是藝術家旅居實乞納時的創作,及後於 1961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展出。張荔英以飽滿鮮明的色彩,生動描繪出蘭花盛放的美麗。她在畫中以纖細、敏銳的筆觸,細膩呈現出蘭花的色彩和輪廓,把蘭花盛放的一刻捕捉,延展至永恆。

更多來自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 (日間拍賣)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