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NE AND RARE DOUCAI 'CHICKEN' CUP
A FINE AND RARE DOUCAI 'CHICKEN' CUP
A FINE AND RARE DOUCAI 'CHICKEN' CUP
2 更多
A FINE AND RARE DOUCAI 'CHICKEN' CUP
5 更多
凝翫益古 — 雍正鬥彩雞缸盃 此雍正鬥彩雞缸盃秀巧雋永,充分反映清宮初年對 明代成化年製(1465-1487)鬥彩雞缸盃的景仰契慕。 為重塑十五世紀眾器典範,雍正御窯瓷匠頃力研古, 耗竭所能以造之,惟獨一器乘新詣之便,紋飾遂添新 貌,更勝曩昔。 成化雞缸盃乃後世相繼趨之若鶩的「古物」,邇後各 朝為親炙神器豐采而爭相仿造,令此物經年以來穩 守藏瓷之冠。這波潮流風行百載,早於名盃成器肇始 之時已蔚然成風。明末清初程哲所撰《蓉槎蠡說》羅 列各朝重器,惟成化雞缸盃的價格、魅力雙絕,世無 與匹。程氏寫道萬曆皇帝(1573-1620)尤好此器,「神 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已值錢十萬。」(參閱蔡和 璧著《 e Emperor’s broken china-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中「Chenghua Porcelain in Historical Context」一文,1995年倫敦出版,頁17) 明人沈德符(1578-1642)筆記《萬曆野獲編》亦述 「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盞之屬,初不過數金。 餘兒時尚不知珍重。頃來京師,則成窯酒杯每對至博 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可見雞缸盃價值連城,千 金難求。 以公雞、母雞及雛雞為藝術題材,早得宣德帝(1426- 35)青睞。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一幅宣德年間畫作,正 以此命題,畫上更有宣帝蓋印、御筆題字。(圖見蔡和 璧著《 e Emperor’s broken china —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中「Chenghua Porcelain in Historical Context」一文,出版資料同上,頁22,圖2) 及至1486年,成化帝賞宋代子母雞圖慨有所感,輒然 撰詩御題,觸物抒懷。此畫同蓄國立故宮博物院院藏。 (可參閱上述著作,頁22,圖1)。母雞護雛衛幼、撫育 稚子,令成化帝讃頌不已,遂成其鍾情子母雞紋的一 大源由,乃至往後的康雍二帝,亦無不為此觸動。之於 雍正帝,母雞護雛更可喻其治國之道,譬喻君主愛民 如子,自勉勤恤民隱,惠澤鰥寡。成、雍二杯皆生動描 繪公母雞率領幼雛覓食,氣韻盎然,渾然天成。 雍正帝父親康熙帝(1662-1722)亦曾下旨御製雞 缸盃,造器力求精巧。成化、康熙二朝的雞缸盃,俱屬大維德爵士庋藏。(圖見蘇玫瑰著《Imperial Taste —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1989年三藩市及洛杉磯出版,頁73,編 號42及頁75,編號44)如取成化、康熙及雍正三朝之 盃相互比較,該饒富趣味。大維德爵士所藏二盃與本 器體型相近,而三者均飾母雞、雄雞及雛雞,通繪奇 石、薔薇、萱草、棕櫚或佳竹,盃底皆銘青花雙方框六 字款。成、康二盃造型紋飾如出一轍,構圖佈局亦跟另 一雍正雞缸盃極為相似。該盃為佳士得2008年5月27 日拍賣,拍品編號1587(圖一),而本器則出自另一批雍 窯御瓷,故稍呈別貌。 上文所述各康熙、雍正年製雞缸盃,均高度參照成化 原器,青花質細且薄,通體釉色瑩澈婉潤,粉淡細膩, 而本器就紋飾設計方面則更創新流。細觀成化鬥彩雞 缸盃,不難察見一種釉色從缺 — 此乃明代所欠奉的 黑釉。驟看成化盃,雞尾仿若呈黑,實以鐵煶煉淡褐 彩覆蓋釉下青花。成窯欲製潤澤而牢固的黑釉,遍尋 良法而不獲,惟至清代始見突破。康熙窯率用黑釉繪 畫雞尾,然而色啞無光,甚易剝落,還得罩施粉青或紫 釉加以鞏固。及雍正時期,真正的黑釉終於錘煉而生。 新釉為瓷器紋飾滲入書畫效果,無論書法題字,抑或 繪畫竹石、雄雞尾巴,皆相得益彰。盛極一時的黑釉, 為工匠開闢造瓷新徑,本器為此對雞尾稍作改良,令 羽毛型態倍見自然流麗,雞群躍躍欲動,釉色燁然。畫 師更把一隻雄雞尾巴繪成扇狀,盡顯秘釉神髓。 康熙、雍正時期的雞缸盃,不僅承襲成化器的整體紋 飾風格,乃至底款樣式也甚得故粹。儘管清朝不乏矯 揉從俗、為滿足日益蓬勃的古物市場而冒用成化款的 雞缸盃,康雍二帝卻不以為然,純以當朝帝號銘款成 器。因此說明這時期督造的雞缸盃,並非意圖複製, 而是致送前朝御瓷的敬慕之意。清三帝各朝相襲, 一脈相承,不單造瓷偏好懷古追昔,藏瓷亦講求博古 覽勝。1728年,清廷委派唐英駐景德鎮出任御窯廠督 導。唐英深得造瓷之道,成績斐然,尤以仿古造詣見 稱,屢出宛如前朝重器的神品。唐英把雍正御瓷的仿 古技術臻至高峰,此雞缸盃應襲得此遺風。 自宋代以降,「仿古」深植中國藝術史,對其演變影響 深邃,無遠弗屆。一位著名學者曾說:「鑒古,作為傳 統中國文化,乃求學探知、蓄發新見的不二法門。」 (柯律格〔Craig Clunas〕著《長物志:早期現代中國 的物質文化與社會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 年劍橋Polity Press 出版,頁91;Murck, 1976, 頁xi)此一奧義,實可溯源自《論語》:「溫故而 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古物而獲益新知,此雍正雞 缸盃正奉行此道,堪成一代曠古佳作,傳世行遠而 不朽。
清雍正  鬥彩雞缸盃   雙方框六字楷書款

YONGZHENG SIX-CHARACTER MARK IN UNDERGLAZE BLUE IN A DOUBLE SQUARE AND OF THE PERIOD (1723-1735)

細節
成化鬥彩雞缸盃,為明清官窯瓷器之名品,清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皆以仿燒為能,然以雍正所製,最
為上品。臥足杯,形如缸形,因以名之。外壁以通
景分繪公雞、母雞及小雞兩組,間以山石月季和竹
石萱草分隔,其題材雖與台北故宮所藏成化鬥彩雞
缸杯相同(參見《成化瓷器特展圖錄》頁147,台北
故宮2003 年,圖135-137),然其畫法卻與台北故宮
藏《元人畫花下將雛》軸相似,為雍正朝以宮廷繪
畫為底本之作,具有鮮明的清代宮廷藝術之特徵。
雍正帝於雞缸盃寶愛有加,據《清檔》記載,雍正
十年「正月二十一日,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持來
雞缸杯十件。說太監滄州傳旨:著照寶貝格內盛雞
缸杯合牌匣樣式做匣一件,不必安牌子,另糊別樣
錦匣,內配一紫檀木架。欽此。於七月十九日,將
雞缸杯十件配得綠西番花面合牌匣一件、紫檀木架
一件,司庫常保、首領李久明、薩木哈持去交太監
滄州呈進,訖。」
來源
香港佳士得,2002 年4 月29 日,拍品562 號 香港蘇富比,2005 年5 月2 日,拍品608 號

拍品專文

Compare with three Yongzheng-marked cups sold at auction: the first is a pair sold at Sotheby's Hong Kong, 8 April 2014, lot 3109; and a single doucai cup was sold at Christie's Hong Kong, 27 May 2008, lot 1587.

更多來自 中國宮廷御製藝術精品<br />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