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舞蹈是用身體呈現的精神運動。」
莫斯.肯寧漢(1919﹣2009年)
《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Lot 33) 是一幅把舞蹈具體表現出來的作品,大氣軒昂,是謝景蘭最知名畫作之一。謝景蘭於1921年在貴州出生,曾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和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音樂和歌唱。1948年隨第一任丈夫趙無極前往法國,二人都立刻沉浸在當地濃厚的藝術氛圍,並與皮耶.蘇拉奇、喬治.馬修等當時頂尖藝術家結為好友。
謝景蘭在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和美國社區中心學習,面對當時西方興起的顛覆性電子音樂和現代舞蹈,她受到很大衝擊,同時亦極受啟發。當時的著名舞蹈家瑪莎.葛蘭姆在身體律動和舞者的隨性發揮間呈現潛意識心理狀態,對謝景蘭的影響尤其深遠,故她開始繪畫創作時也很自然地走向抽象之路。
謝景蘭於1958年改嫁法國雕塑家馬賽.范甸南,她說當時「發現自己生活中已不可缺少繪畫」,而且她發現通過結合繪畫、舞蹈和音樂的不同表現形式,她找到了自己最深層的心聲。
1970年代是謝景蘭藝術事業的轉捩點,她於1968年一整年沒有作畫,過後決定放下抽象藝術,開始研習中國傳統山水畫和道家哲理,轉向具象藝術。《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是其1972年的作品,造形抽象,但構圖恍如中國山水,只見山峰峭壁高聳入雲,深綠和藍色抑揚頓挫,形成一道風景。此二色為唐代山水畫北宗所用,來自八世紀李思訓與李昭道(圖1)父子所創之「青綠山水」,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席位,畫家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譜出別有韻味的山水,再不時以金碧輝映天際。除謝景蘭外,張大千(圖2)等中國現代畫家亦承繼此傳統並加以發展,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是謝景蘭為抽象造形所建的橋樑,炫麗奪目的對比色彩自然地交匯交融,形成燦爛愉快的環流,雙聯作的兩部分連貫而和諧。
謝景蘭也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從小身體訓練有素,對動態駕馭自如,她把油彩塗在畫布,逐步在畫面上譜出如詩的符號,就像一位自信的書法家,筆力猶勁。謝景蘭下筆迅速,並無起稿習慣,我們不難想象她在創作過程中,結合舞蹈、音樂和繪畫的優美動態。自1950年代起,「表演」開始成為藝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有白髮一雄(圖3)等具體派藝術家的行動藝術,也有舞蹈家莫斯.肯寧漢與約翰.凱吉在北卡羅萊納州的黑山學院的表演(圖4),為表演藝術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謝景蘭承此脈絡,將自己的舞蹈與繪畫結合。《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畫面之筆觸充滿張力,見證了其隨性自若的身體律動。謝景蘭的藝術是一個整合體,即興的創作早已超越了其自身,是當下一刻的精神與中國藝術古老傳統的互動,超然象外。
莫斯.肯寧漢(1919﹣2009年)
《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Lot 33) 是一幅把舞蹈具體表現出來的作品,大氣軒昂,是謝景蘭最知名畫作之一。謝景蘭於1921年在貴州出生,曾在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和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學習音樂和歌唱。1948年隨第一任丈夫趙無極前往法國,二人都立刻沉浸在當地濃厚的藝術氛圍,並與皮耶.蘇拉奇、喬治.馬修等當時頂尖藝術家結為好友。
謝景蘭在巴黎高等音樂師範學院和美國社區中心學習,面對當時西方興起的顛覆性電子音樂和現代舞蹈,她受到很大衝擊,同時亦極受啟發。當時的著名舞蹈家瑪莎.葛蘭姆在身體律動和舞者的隨性發揮間呈現潛意識心理狀態,對謝景蘭的影響尤其深遠,故她開始繪畫創作時也很自然地走向抽象之路。
謝景蘭於1958年改嫁法國雕塑家馬賽.范甸南,她說當時「發現自己生活中已不可缺少繪畫」,而且她發現通過結合繪畫、舞蹈和音樂的不同表現形式,她找到了自己最深層的心聲。
1970年代是謝景蘭藝術事業的轉捩點,她於1968年一整年沒有作畫,過後決定放下抽象藝術,開始研習中國傳統山水畫和道家哲理,轉向具象藝術。《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是其1972年的作品,造形抽象,但構圖恍如中國山水,只見山峰峭壁高聳入雲,深綠和藍色抑揚頓挫,形成一道風景。此二色為唐代山水畫北宗所用,來自八世紀李思訓與李昭道(圖1)父子所創之「青綠山水」,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席位,畫家以礦物顏料石青和石綠譜出別有韻味的山水,再不時以金碧輝映天際。除謝景蘭外,張大千(圖2)等中國現代畫家亦承繼此傳統並加以發展,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是謝景蘭為抽象造形所建的橋樑,炫麗奪目的對比色彩自然地交匯交融,形成燦爛愉快的環流,雙聯作的兩部分連貫而和諧。
謝景蘭也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從小身體訓練有素,對動態駕馭自如,她把油彩塗在畫布,逐步在畫面上譜出如詩的符號,就像一位自信的書法家,筆力猶勁。謝景蘭下筆迅速,並無起稿習慣,我們不難想象她在創作過程中,結合舞蹈、音樂和繪畫的優美動態。自1950年代起,「表演」開始成為藝術的一個重要方向。有白髮一雄(圖3)等具體派藝術家的行動藝術,也有舞蹈家莫斯.肯寧漢與約翰.凱吉在北卡羅萊納州的黑山學院的表演(圖4),為表演藝術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謝景蘭承此脈絡,將自己的舞蹈與繪畫結合。《從藍綠中產生的形象》(畫面之筆觸充滿張力,見證了其隨性自若的身體律動。謝景蘭的藝術是一個整合體,即興的創作早已超越了其自身,是當下一刻的精神與中國藝術古老傳統的互動,超然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