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Six Dragons
細節
石渠寶笈 記載為陳容 六龍圖 水墨紙本 手卷
包巾内上題記:陳容六龍圖真跡上等。
題識:
天工不停手,戲弄五輪指。
鼓閶闔,呼鴻濛,急鉤招搖遣風使。
帝敕直下馮夷宮,水客波臣那敢怒。
啾啾赤帝持□鏘,斗文腥血清鉤光。
須臾歘歙出游戯,八表駭□雌雄翔。
赤水玄(石渠寫為元,應為避諱)珠工簸弄,怒奴迸突雙眼眶。
風雲出沒在方寸,宇宙不敢收豪芒。
銕山欲裂海水黑,冰鱗雪甲凌高岡。
曹劉虎眎嗜漢鼎,食槽諸馬窺長江。
隆中老子莫輕出,丈夫以此觀行藏。
鈴印:所翁
御題行書;
豈曾擲杖戲仙翁,走筆為龍龍性通。
物既有奇必有偶,禪如非色亦非空。
之而夭矯神間遇,鬐鬣葩髿意外工。
設以時乘喻乾德,體斯未信企慙中。
戊戌(1778年)仲春,用舊題陳容九龍圖韻。御題。
鈐印:乾、隆
于敏中(1714-1779)題跋:
破壁風微繼此翁,筆蹤先後擅靈通。
峽疑初劈林疑護,雲若乘虛水若空。
六位九陽非異義,一神兩化自同工。
因詩教悟羲爻㫖,縂在乾行不息中。
臣于敏中恭和。
鈐印:臣于敏中、以寫葵心
梁國治(1722-1786)題跋:
畫龍天下號陳翁,雲氣猶疑赤岸通。
觸石為霖應遍雨,在天成象已飛空。
披圖遠湧洪濤勢,點筆寧爭片甲工。
行健恰符乘六御,先天一畫契爻中。
臣梁國治恭和。
鈴印:臣、國治
王杰(1725-1805)題跋:
流傳名蹟世推翁,醉筆淋漓顥氣通。
似駕雲車羣聳壑,疑開天闕勢拏空。
得來墨瀋標神品,題處驪珠信化工。
正值乘乾開泰日,順時霈澤洽寰中。
臣王杰恭和。
鈴印:臣王杰、敬書
董誥(1740-1818)題跋:
淋漓醉墨似顛翁,六法能將八法通。
噓氣成雲驚宛宛,揮豪落紙妙空空。
延津合信有神護,破壁飛寧遜藝工。
先後探珠輝聖藻,時乘行健寓圖中。
臣董誥恭和。
鈴印:臣、董誥
金士松(1730-1800)題跋:
用九曾圖識此翁,時乘利見義相通。
垂天夭矯疑噓氣,抉石之而欲破空。
筆繞煙雲猶未散,心游造化不求工。
驪珠探得輝宸藻,常在恩波涵演中。
臣金士松恭和。
鈴印:臣金士松、漱潤
陳孝泳(1715-1779)題跋:
賡題兩度識家翁,再覩風雲腕下通。
拔磵六飛全作勢,為霖三伏悉騰空。
自來丁甲勤撝護,胥省之而奪化工。
天藻幾餘傳迭唱。契將象外得環中。
臣陳孝泳恭和。
鈴印:臣孝泳、敬書
乾隆皇帝(1711-1799)藏印:
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寳笈重編、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古希天子、
壽、八徵耄念之寳(二次)、乾隆鑑賞、宜子孫、三希堂精鑑璽、五福五代堂
古稀天子寳、太上皇帝之寳
嘉慶皇帝(1760-1820)藏印:嘉慶御覽之寶
莊虎孫(17世紀)藏印:
莊虎孫印(二次)、寅三(二次)、虎 (二次)、虎孫 (半印)、虎孫、寅三父
奕訢(1832-1898) 藏印:恭親王印、樂道主人
其它藏印:高松堂圖書印、高松堂鑑定書畫印(二次)、墨韻堂印(二次)、
楊仰之書畫印、晴霞山房書畫圖章、惟庚寅吾以降
畫面:13 ½ x 173 3/8 in. (34.3 x 440.4 cm.)
書法:13 7/8 x 32 5/8 in. (35.1 x 82.8 cm.)
著錄:
《秘殿珠林石渠寳笈:石渠寳笈續編(四)》,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台
北,1971年,第1932頁。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第三
卷,JM14– 0023。
包巾内上題記:陳容六龍圖真跡上等。
題識:
天工不停手,戲弄五輪指。
鼓閶闔,呼鴻濛,急鉤招搖遣風使。
帝敕直下馮夷宮,水客波臣那敢怒。
啾啾赤帝持□鏘,斗文腥血清鉤光。
須臾歘歙出游戯,八表駭□雌雄翔。
赤水玄(石渠寫為元,應為避諱)珠工簸弄,怒奴迸突雙眼眶。
風雲出沒在方寸,宇宙不敢收豪芒。
銕山欲裂海水黑,冰鱗雪甲凌高岡。
曹劉虎眎嗜漢鼎,食槽諸馬窺長江。
隆中老子莫輕出,丈夫以此觀行藏。
鈴印:所翁
御題行書;
豈曾擲杖戲仙翁,走筆為龍龍性通。
物既有奇必有偶,禪如非色亦非空。
之而夭矯神間遇,鬐鬣葩髿意外工。
設以時乘喻乾德,體斯未信企慙中。
戊戌(1778年)仲春,用舊題陳容九龍圖韻。御題。
鈐印:乾、隆
于敏中(1714-1779)題跋:
破壁風微繼此翁,筆蹤先後擅靈通。
峽疑初劈林疑護,雲若乘虛水若空。
六位九陽非異義,一神兩化自同工。
因詩教悟羲爻㫖,縂在乾行不息中。
臣于敏中恭和。
鈐印:臣于敏中、以寫葵心
梁國治(1722-1786)題跋:
畫龍天下號陳翁,雲氣猶疑赤岸通。
觸石為霖應遍雨,在天成象已飛空。
披圖遠湧洪濤勢,點筆寧爭片甲工。
行健恰符乘六御,先天一畫契爻中。
臣梁國治恭和。
鈴印:臣、國治
王杰(1725-1805)題跋:
流傳名蹟世推翁,醉筆淋漓顥氣通。
似駕雲車羣聳壑,疑開天闕勢拏空。
得來墨瀋標神品,題處驪珠信化工。
正值乘乾開泰日,順時霈澤洽寰中。
臣王杰恭和。
鈴印:臣王杰、敬書
董誥(1740-1818)題跋:
淋漓醉墨似顛翁,六法能將八法通。
噓氣成雲驚宛宛,揮豪落紙妙空空。
延津合信有神護,破壁飛寧遜藝工。
先後探珠輝聖藻,時乘行健寓圖中。
臣董誥恭和。
鈴印:臣、董誥
金士松(1730-1800)題跋:
用九曾圖識此翁,時乘利見義相通。
垂天夭矯疑噓氣,抉石之而欲破空。
筆繞煙雲猶未散,心游造化不求工。
驪珠探得輝宸藻,常在恩波涵演中。
臣金士松恭和。
鈴印:臣金士松、漱潤
陳孝泳(1715-1779)題跋:
賡題兩度識家翁,再覩風雲腕下通。
拔磵六飛全作勢,為霖三伏悉騰空。
自來丁甲勤撝護,胥省之而奪化工。
天藻幾餘傳迭唱。契將象外得環中。
臣陳孝泳恭和。
鈴印:臣孝泳、敬書
乾隆皇帝(1711-1799)藏印:
石渠寶笈、石渠定鑑、寳笈重編、乾隆御覽之寶、御書房鑑藏寶、古希天子、
壽、八徵耄念之寳(二次)、乾隆鑑賞、宜子孫、三希堂精鑑璽、五福五代堂
古稀天子寳、太上皇帝之寳
嘉慶皇帝(1760-1820)藏印:嘉慶御覽之寶
莊虎孫(17世紀)藏印:
莊虎孫印(二次)、寅三(二次)、虎 (二次)、虎孫 (半印)、虎孫、寅三父
奕訢(1832-1898) 藏印:恭親王印、樂道主人
其它藏印:高松堂圖書印、高松堂鑑定書畫印(二次)、墨韻堂印(二次)、
楊仰之書畫印、晴霞山房書畫圖章、惟庚寅吾以降
畫面:13 ½ x 173 3/8 in. (34.3 x 440.4 cm.)
書法:13 7/8 x 32 5/8 in. (35.1 x 82.8 cm.)
著錄:
《秘殿珠林石渠寳笈:石渠寳笈續編(四)》,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台
北,1971年,第1932頁。
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年,第三
卷,JM14– 0023。
出版
Emperor Gaozong, Shiqu Baoji Xubian, 1793, Facsimile reprint, Taipei,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1, p. 1932.
Suzuki Kei, Comprehensive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Paintings: Japanese
Museum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3, vol. 3, JM14-0023.
National Palace Museum, 1971, p. 1932.
Suzuki Kei, Comprehensive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Paintings: Japanese
Museums,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3, vol. 3, JM14-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