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盛酒器。瓿蓋的子口插入器口,六道長條形扉棱自圈足貫至隆鼓蓋面,中有花苞形鈕,蓋面飾三組倒置饕餮紋。器束頸,飾兩周凸弦紋。弧肩上置三個圓雕犧首,並以之為對稱兩側布夔紋。腹部飾三個大饕餮紋兩側填夔紋。圈足頂有三個透孔,紋帶由三組相向的夔紋組成饕餮紋。紋飾均為浮雕,上加飾以陰線,下以細密雲雷紋襯地。
瓿流行於商中期至殷墟早期,多飾以平面紋飾且不帶蓋。本件瓿体量碩大、紋飾浮雕、帶蓋,誠為同類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藤田德次郎舊藏有一件帶蓋瓿(高50公分),器身與紋飾佈局與本件瓿十分相似,唯肩部夔紋作回首狀,且腹部饕餮紋有首無身,載於梅原末治著《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一,編號11。無獨有偶,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藏有一件與藤田德次郎氏舊藏瓿十分相近的帶蓋瓿,唯尺寸稍小(高45.7公分),應為一對,發表於Jayne, Horace H. F.著 ‘The Chinese Colle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Museum: A Handbook of the Principal Objects’, 《The University Museum Bulletin》, 1941年,第9號,2至3頁。值得注意的是,賓大所藏瓿與本件藤田美術館藏瓿的銹色十分接近,皆為“水銀古”皮殼。婦好墓青銅器群中有三件一組的帶蓋瓿:兩件較小(高33及34.2公分)成對,一件較大(高47.6公分)紋飾與前兩件有所區別,見1980年北京出版《殷墟婦好墓》,彩版5及圖版29。本件瓿與藤田德次郎舊藏瓿及賓大所藏瓿亦或為同出一組。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亦藏有一件相近的帶蓋瓿(高54公分),為J.P.摩根氏舊藏,載於‘Asian Art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2015年夏,編號10。大都會博物館藏瓿的紋飾佈局與本件藤田美術館藏瓿相同,然而兩器在紋飾細節上有所不同,大都會博物館藏瓿肩部夔龍紋左右兩側各加飾有一個小夔鳳紋,圈足饕餮紋兩邊亦多出一對小夔龍。目前已知最大的瓿為東京根津美術館藏亞矣瓿(高62.4公分),見2009年東京出版《館藏殷周の青銅器》,25頁,編號5。亞矣組青銅器傳出安陽侯家莊西北崗大墓,見載於梅原末治著《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一,編號5之文字説明。亞矣瓿的紋飾佈局與前述諸例略有所異,其蓋下部和腹上部各引入一周窄紋帶,腹部饕餮亦以龍紋為角。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有一瓿,其蓋下緣亦有一圈窄紋飾帶,飾以夔紋,見出光美術館編,東京1986年出版《館藏名品選》,第一集,編號164。湖南寧鄉黃材出土有一件帶蓋瓿(高42.5公分),其特點是蓋鈕上飾一盤曲的龍紋,見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編《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圖錄編號11。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一件高達60.7公分的帶蓋瓿,其蓋鈕上亦有盤龍,載於Robert W. Bagley, 《Shang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87年,108頁,圖136。
瓿流行於商中期至殷墟早期,多飾以平面紋飾且不帶蓋。本件瓿体量碩大、紋飾浮雕、帶蓋,誠為同類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藤田德次郎舊藏有一件帶蓋瓿(高50公分),器身與紋飾佈局與本件瓿十分相似,唯肩部夔紋作回首狀,且腹部饕餮紋有首無身,載於梅原末治著《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一,編號11。無獨有偶,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藏有一件與藤田德次郎氏舊藏瓿十分相近的帶蓋瓿,唯尺寸稍小(高45.7公分),應為一對,發表於Jayne, Horace H. F.著 ‘The Chinese Collections of The University Museum: A Handbook of the Principal Objects’, 《The University Museum Bulletin》, 1941年,第9號,2至3頁。值得注意的是,賓大所藏瓿與本件藤田美術館藏瓿的銹色十分接近,皆為“水銀古”皮殼。婦好墓青銅器群中有三件一組的帶蓋瓿:兩件較小(高33及34.2公分)成對,一件較大(高47.6公分)紋飾與前兩件有所區別,見1980年北京出版《殷墟婦好墓》,彩版5及圖版29。本件瓿與藤田德次郎舊藏瓿及賓大所藏瓿亦或為同出一組。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亦藏有一件相近的帶蓋瓿(高54公分),為J.P.摩根氏舊藏,載於‘Asian Art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Bulletin》,2015年夏,編號10。大都會博物館藏瓿的紋飾佈局與本件藤田美術館藏瓿相同,然而兩器在紋飾細節上有所不同,大都會博物館藏瓿肩部夔龍紋左右兩側各加飾有一個小夔鳳紋,圈足饕餮紋兩邊亦多出一對小夔龍。目前已知最大的瓿為東京根津美術館藏亞矣瓿(高62.4公分),見2009年東京出版《館藏殷周の青銅器》,25頁,編號5。亞矣組青銅器傳出安陽侯家莊西北崗大墓,見載於梅原末治著《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一,編號5之文字説明。亞矣瓿的紋飾佈局與前述諸例略有所異,其蓋下部和腹上部各引入一周窄紋帶,腹部饕餮亦以龍紋為角。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有一瓿,其蓋下緣亦有一圈窄紋飾帶,飾以夔紋,見出光美術館編,東京1986年出版《館藏名品選》,第一集,編號164。湖南寧鄉黃材出土有一件帶蓋瓿(高42.5公分),其特點是蓋鈕上飾一盤曲的龍紋,見湖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編《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圖錄編號11。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有一件高達60.7公分的帶蓋瓿,其蓋鈕上亦有盤龍,載於Robert W. Bagley, 《Shang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劍橋:哈佛大學出版社,1987年,108頁,圖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