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觥作羊形,四足立地,背部設蓋,以子口與腹扣合。羊首向前,大而粗壯的羊角彎曲上卷。眼後向兩側斜出一對小耳。蓋面隆鼓,脊上爬一片狀夔龍,兩側飾反向的夔紋。蓋脊尾飾一片狀立鳥,尾下垂接蓋。蓋尾飾饕餮紋,以立鳥之左右對稱展開。腹部前胸兩側置頭向上的淺浮雕虎紋,腹飾大鳳鳥紋,均以細密雲雷紋襯地。
圓雕動物形器是商周青銅器中最爲珍罕的一個品類,歷來被鑑藏家視若拱璧。本件羊觥造型生動,裝飾華麗,屢經著錄、展覽,誠為商代青銅器中的名品。過往拍賣記錄中唯一一件完整的商代青銅動物形器是紐約佳士得於1988年12月1日拍賣的一件商中期青銅牛尊,拍品143號,在該場拍賣中創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之世界紀錄。類似於藤田羊觥的商代動物形四足觥極爲罕見,近似例包括兩件器身造型、紋飾與藤田羊觥十分相似但蓋前部作異獸形首(或為象首)的鳳紋觥,一件為賽克勒舊藏,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見貝格立著1987年出版《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編號74;另一件出土於陝西洋縣張家村,載於1988年北京出版《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91。
除此以外見諸出版的商代四足動物形器凡十二例。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一件鳳紋犧觥,一件象尊,和一件豕尊,分別見前揭書編號87,130,及135。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鳳紋犧觥,失蓋,現有蓋是以湖南省博藏鳳紋犧觥蓋為原型複製的,載於陳佩芬著2004年上海出版《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夏商篇》,336至337頁,編號163。安陽花園莊東地亦出有一件牛尊,鑄有「亞長」族徽,見2008年昆明出版《殷墟新出土青銅器》,158至161頁。哈佛大學博物館藏有一件牛形觥,其表面光素無紋,見《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89。另有一件素面的牛觥,載於梅原末治,《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四,大阪,1961年,編號266。華盛頓弗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還藏有一件象尊,帶蓋,蓋上立一只小象,見前揭書,編號129。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有一件象尊,大小與一只幼年亞洲象相若,十分壯觀,載於前面揭書,編號131。安陽殷墟婦好墓出有一對司母辛四足觥,其造型較爲抽象,無法辨識具體為何種動物,載於北京1980年出版《殷墟婦好墓》,59頁及彩版9。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小臣艅尊,作犀牛形,器内鑄有長篇銘文,記載了商王征伐人方之事,為最後一位商王帝辛時器,圖見《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134。上述諸多館藏例中獨缺羊形,是以本件藤田羊觥被作爲一件標準器被收錄在《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值得指出的是,羊這一題材在商代南方青銅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著名的例子如湖南寧鄉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以及兩件分別藏於大英博物館和東京根津美術館的雙羊尊,分別見前揭書,編號115,132,及133。
商周動物形器數量稀少,究其原因乃當日青銅藝術注重創造如饕餮、龍、鳳等幻想動物而較少表現寫實動物所致。本件羊觥塑造生動,神形兼備,則是這一時期少有的重視寫實的作品。製作者將羊首作素面無紋處理,恰如其分的突出了羊的骨骼結構。羊鼻微微上揚,兩側各以一“逗號”形的陰綫簡練的勾畫出鼻孔;面部顴骨突出,一對「臣」字形大眼炯炯有神;雙耳聳立,雙角卷曲向外,角上的紋飾真實再現了實際羊角上的紋路。與之相比,前述四羊方尊和兩件雙羊尊的羊首造型幾乎為圓錐形,寫實性稍遜一籌。藤田羊尊高超的寫實表現亦體現在器身綫條的起伏變化上,這一處理使羊的體積感躍然器上,形態更加自然、生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藤田羊觥後腿上凸出的踝關節,對這一細節特徵的捕捉正體現了製作者非凡的寫實技巧。縱觀商周時期的動物形器,其寫實程度鮮有能與藤田羊觥比肩者。
商代青銅製作者的創造力不僅僅局限於模仿和再現。藤田羊觥額頭上的菱形紋暗示著其與一般動物的區別,這種菱形紋飾是饕餮這一商周時期主要神/獸紋飾額頭上所普遍具有的。而其身上裝飾的多種想像動物紋飾則將其與一般的動物進一步區分開來。羊身體兩側各裝飾著一個誇張的大鳳鳥紋,鳳鳥尾羽華麗,捲曲向上,佔據著羊臀部的空間;背部後方飾饕餮紋,並沿其中線站立著夔龍和立鳥。該夔龍身飾直綫條紋,這種裝飾多見於南方青銅器,如前述湖南省博物館藏象尊和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藏象尊都有這種直綫紋的夔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羊觥胸前的一對虎紋。虎紋亦是商代南方青銅器上流行的裝飾母題,以虎作爲裝飾集中見於江西新淦大洋洲所出青銅鼎的鼎耳附飾,見2006年北京出版《商代江南》,30至34頁,38至41頁,162至163頁,166至168頁等諸多例子。上述湖南省博物館藏象尊亦飾有虎紋,其與本件羊觥上的虎紋近似,均為頭上尾下豎直的側視構圖。而少數安陽青銅器上亦裝飾有虎紋,例如婦好墓中出土的婦好大鉞,見北京1980年出版《殷墟婦好墓》,彩版十三以及上述亞長牛尊。這些安陽銅器上的虎紋可能為從南方舶來的母題。
圓雕動物形器是商周青銅器中最爲珍罕的一個品類,歷來被鑑藏家視若拱璧。本件羊觥造型生動,裝飾華麗,屢經著錄、展覽,誠為商代青銅器中的名品。過往拍賣記錄中唯一一件完整的商代青銅動物形器是紐約佳士得於1988年12月1日拍賣的一件商中期青銅牛尊,拍品143號,在該場拍賣中創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之世界紀錄。類似於藤田羊觥的商代動物形四足觥極爲罕見,近似例包括兩件器身造型、紋飾與藤田羊觥十分相似但蓋前部作異獸形首(或為象首)的鳳紋觥,一件為賽克勒舊藏,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見貝格立著1987年出版《Shang Ritual Bronzes in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編號74;另一件出土於陝西洋縣張家村,載於1988年北京出版《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91。
除此以外見諸出版的商代四足動物形器凡十二例。湖南省博物館藏有一件鳳紋犧觥,一件象尊,和一件豕尊,分別見前揭書編號87,130,及135。上海博物館藏有一件鳳紋犧觥,失蓋,現有蓋是以湖南省博藏鳳紋犧觥蓋為原型複製的,載於陳佩芬著2004年上海出版《夏商周青銅器研究:夏商篇》,336至337頁,編號163。安陽花園莊東地亦出有一件牛尊,鑄有「亞長」族徽,見2008年昆明出版《殷墟新出土青銅器》,158至161頁。哈佛大學博物館藏有一件牛形觥,其表面光素無紋,見《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89。另有一件素面的牛觥,載於梅原末治,《日本蒐儲支那古銅精華》,卷四,大阪,1961年,編號266。華盛頓弗利爾及賽克勒美術館還藏有一件象尊,帶蓋,蓋上立一只小象,見前揭書,編號129。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有一件象尊,大小與一只幼年亞洲象相若,十分壯觀,載於前面揭書,編號131。安陽殷墟婦好墓出有一對司母辛四足觥,其造型較爲抽象,無法辨識具體為何種動物,載於北京1980年出版《殷墟婦好墓》,59頁及彩版9。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小臣艅尊,作犀牛形,器内鑄有長篇銘文,記載了商王征伐人方之事,為最後一位商王帝辛時器,圖見《中國青銅器全集》,卷4,編號134。上述諸多館藏例中獨缺羊形,是以本件藤田羊觥被作爲一件標準器被收錄在《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值得指出的是,羊這一題材在商代南方青銅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著名的例子如湖南寧鄉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四羊方尊以及兩件分別藏於大英博物館和東京根津美術館的雙羊尊,分別見前揭書,編號115,132,及133。
商周動物形器數量稀少,究其原因乃當日青銅藝術注重創造如饕餮、龍、鳳等幻想動物而較少表現寫實動物所致。本件羊觥塑造生動,神形兼備,則是這一時期少有的重視寫實的作品。製作者將羊首作素面無紋處理,恰如其分的突出了羊的骨骼結構。羊鼻微微上揚,兩側各以一“逗號”形的陰綫簡練的勾畫出鼻孔;面部顴骨突出,一對「臣」字形大眼炯炯有神;雙耳聳立,雙角卷曲向外,角上的紋飾真實再現了實際羊角上的紋路。與之相比,前述四羊方尊和兩件雙羊尊的羊首造型幾乎為圓錐形,寫實性稍遜一籌。藤田羊尊高超的寫實表現亦體現在器身綫條的起伏變化上,這一處理使羊的體積感躍然器上,形態更加自然、生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藤田羊觥後腿上凸出的踝關節,對這一細節特徵的捕捉正體現了製作者非凡的寫實技巧。縱觀商周時期的動物形器,其寫實程度鮮有能與藤田羊觥比肩者。
商代青銅製作者的創造力不僅僅局限於模仿和再現。藤田羊觥額頭上的菱形紋暗示著其與一般動物的區別,這種菱形紋飾是饕餮這一商周時期主要神/獸紋飾額頭上所普遍具有的。而其身上裝飾的多種想像動物紋飾則將其與一般的動物進一步區分開來。羊身體兩側各裝飾著一個誇張的大鳳鳥紋,鳳鳥尾羽華麗,捲曲向上,佔據著羊臀部的空間;背部後方飾饕餮紋,並沿其中線站立著夔龍和立鳥。該夔龍身飾直綫條紋,這種裝飾多見於南方青銅器,如前述湖南省博物館藏象尊和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藏象尊都有這種直綫紋的夔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羊觥胸前的一對虎紋。虎紋亦是商代南方青銅器上流行的裝飾母題,以虎作爲裝飾集中見於江西新淦大洋洲所出青銅鼎的鼎耳附飾,見2006年北京出版《商代江南》,30至34頁,38至41頁,162至163頁,166至168頁等諸多例子。上述湖南省博物館藏象尊亦飾有虎紋,其與本件羊觥上的虎紋近似,均為頭上尾下豎直的側視構圖。而少數安陽青銅器上亦裝飾有虎紋,例如婦好墓中出土的婦好大鉞,見北京1980年出版《殷墟婦好墓》,彩版十三以及上述亞長牛尊。這些安陽銅器上的虎紋可能為從南方舶來的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