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1935 年趙無極進入杭州藝專師事林風眠、吳大羽等第一 代旅法華人畫家時,業已受林風眠與吳大羽等人對西方 藝術影響的洗禮,在此之前他們的繪畫雖不脫具象形式, 但中國書畫自古以來所蘊含的捨形悅影繪畫精神,已然 深具抽象內涵,吳大羽作品已顯露捨其貌而取其形的樣 式( 圖1),與趙無極在1950 年初期所創作之作品已是 東方寫意的抽象繪畫。在趙無極負笈巴黎逐漸熟稔西方 藝術之後,並在深植於東方藝術的文化傳統奠基上,他 的作品即帶領亞洲藝術一步步地以西方創作語彙詮釋東 方精神,創造時代藝術。
《漂浮的城市》( 拍品編號33) 創作於1954 年是趙無 極負笈巴黎後創作的作品,剛到巴黎時期他渴切跳脫東 方水墨窠臼,企圖由現代主義開擘出一個繪畫的全新視 角,由追朔文藝復興林布蘭以降至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 哥雅,再到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以至巴黎畫派。回 溯1948 年他到了巴黎之後,為了重新執導他的創作技 法,他刻意放棄業已圓熟的水墨創作。1949 年他嘗試石 版畫創作,這次石版畫的成功,讓他肯定注液在他身上 濃厚的東方傳統文化血液加諸西方厚重油彩顏料所碰撞 出的既厚重又輕盈、瀟灑不羈又圓滑成熟、似近又遠的 感官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巴黎時期認為旅行是一 種了斷,也是為開創作準備的一段過程,進而在1951 至 1952 年間,經常旅行。對他而言,旅行是一種接近自我, 尋求平衡的方式。1951 年他到義大利托斯坎尼、羅馬、 龎貝古城、那布勒斯、伊斯奇亞,1952 年他跑遍了整個 西班牙,這一連串的旅行,讓他察覺到繪畫空間的問題, 他開始改變呈現在觀賞者眼前的透視法則,如同中國繪 畫多點透視的世界。
在《漂浮的城市》中,趙無極描繪流動的光影游移在空 間之中,虛實相間的線條符號隨著畫面光影的變化或輕 或重、或晦或明地飄移在水天之中, 展現趙無極源自 東方水墨線條加以融合西方抽象創作雜揉而成的美學創 作。當比較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米羅在紐約現代博物館 藏的《宇宙的誕生》作品( 圖2),即可看出西方繪畫重 視線性描繪,而深根於趙無極運墨操筆的功力,則不難 看出畫筆在線性描繪的輕重緩急之中安排漂浮在空中的 古城。他讓漂浮的古城呈現倒影致使觀者將視覺集中於 畫面中央,並以滄瀾博古之感給予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整體作品以相對應安排節奏,在顏色佈局的基礎上安排 虛實相應情節。光影由中央擴散至二側,飄移在水天之 中的透視古城則注意使用虛實先間的線條以顯滄瀾之 感。宋朝米芾的《春山瑞松》作品以簡化的概念完整創 作,而元朝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也以幾近精簡的表 現方式創作( 圖4)。趙無極自幼即受到中國繪畫的美感 薰陶,自然得到啟迪,雖然以油畫呈現畫作面貌,仍接 受中國繪畫的啟迪方式而內省轉化。在色彩的處理背景 畫面加諸非物質空間的描繪,而視覺空間的多視角安排 如同中國繪畫的多點透視的世界,顯示趙無極仍以打破 寫實空間的處理方式回歸中國傳統繪畫。保羅‧ 克利以 線性描繪安排他心中的古城( 圖5),而物體則在趙無極 眼中成為穿透時空的透明符號在水天之間飄移,蘊含了 藝術家體現宇宙萬物和諧共存的世界觀,形塑了一個超 然物外的異想空間。
《漂浮的城市》是趙無極以東方思維跨入西方領域之重 要作品。畫中突破多層繪畫技巧,以油彩筆觸臻至乾濕 參合的水墨意境描繪空間的輕盈,以低限色彩彷彿製造 出光影讓透明形體在空間飄浮,趙無極在畫面上讓色彩 與線條互相激盪,交織出安詳、空寂、溫暖以及蘊藏著 深度的神秘之感。1954 年創作而成的《漂浮的城市》是 他逐步脫離具象繪畫的重要作品,而他也由此展開為中 國現代美術史在二十世紀中葉與西方藝術衝撞、激盪、 裂變、交融而新生的重要歷程。
《漂浮的城市》( 拍品編號33) 創作於1954 年是趙無 極負笈巴黎後創作的作品,剛到巴黎時期他渴切跳脫東 方水墨窠臼,企圖由現代主義開擘出一個繪畫的全新視 角,由追朔文藝復興林布蘭以降至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 哥雅,再到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以至巴黎畫派。回 溯1948 年他到了巴黎之後,為了重新執導他的創作技 法,他刻意放棄業已圓熟的水墨創作。1949 年他嘗試石 版畫創作,這次石版畫的成功,讓他肯定注液在他身上 濃厚的東方傳統文化血液加諸西方厚重油彩顏料所碰撞 出的既厚重又輕盈、瀟灑不羈又圓滑成熟、似近又遠的 感官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巴黎時期認為旅行是一 種了斷,也是為開創作準備的一段過程,進而在1951 至 1952 年間,經常旅行。對他而言,旅行是一種接近自我, 尋求平衡的方式。1951 年他到義大利托斯坎尼、羅馬、 龎貝古城、那布勒斯、伊斯奇亞,1952 年他跑遍了整個 西班牙,這一連串的旅行,讓他察覺到繪畫空間的問題, 他開始改變呈現在觀賞者眼前的透視法則,如同中國繪 畫多點透視的世界。
在《漂浮的城市》中,趙無極描繪流動的光影游移在空 間之中,虛實相間的線條符號隨著畫面光影的變化或輕 或重、或晦或明地飄移在水天之中, 展現趙無極源自 東方水墨線條加以融合西方抽象創作雜揉而成的美學創 作。當比較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米羅在紐約現代博物館 藏的《宇宙的誕生》作品( 圖2),即可看出西方繪畫重 視線性描繪,而深根於趙無極運墨操筆的功力,則不難 看出畫筆在線性描繪的輕重緩急之中安排漂浮在空中的 古城。他讓漂浮的古城呈現倒影致使觀者將視覺集中於 畫面中央,並以滄瀾博古之感給予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整體作品以相對應安排節奏,在顏色佈局的基礎上安排 虛實相應情節。光影由中央擴散至二側,飄移在水天之 中的透視古城則注意使用虛實先間的線條以顯滄瀾之 感。宋朝米芾的《春山瑞松》作品以簡化的概念完整創 作,而元朝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也以幾近精簡的表 現方式創作( 圖4)。趙無極自幼即受到中國繪畫的美感 薰陶,自然得到啟迪,雖然以油畫呈現畫作面貌,仍接 受中國繪畫的啟迪方式而內省轉化。在色彩的處理背景 畫面加諸非物質空間的描繪,而視覺空間的多視角安排 如同中國繪畫的多點透視的世界,顯示趙無極仍以打破 寫實空間的處理方式回歸中國傳統繪畫。保羅‧ 克利以 線性描繪安排他心中的古城( 圖5),而物體則在趙無極 眼中成為穿透時空的透明符號在水天之間飄移,蘊含了 藝術家體現宇宙萬物和諧共存的世界觀,形塑了一個超 然物外的異想空間。
《漂浮的城市》是趙無極以東方思維跨入西方領域之重 要作品。畫中突破多層繪畫技巧,以油彩筆觸臻至乾濕 參合的水墨意境描繪空間的輕盈,以低限色彩彷彿製造 出光影讓透明形體在空間飄浮,趙無極在畫面上讓色彩 與線條互相激盪,交織出安詳、空寂、溫暖以及蘊藏著 深度的神秘之感。1954 年創作而成的《漂浮的城市》是 他逐步脫離具象繪畫的重要作品,而他也由此展開為中 國現代美術史在二十世紀中葉與西方藝術衝撞、激盪、 裂變、交融而新生的重要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