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 SHOUPING (1633-1690)
YUN SHOUPING (1633-1690)
1 更多
王南屏家族收藏 (LOTS 854-873)
清 惲壽平

國香春霽圖

細節
清 惲壽平
國香春霽圖
設色絹本 立軸 一六八八年作
134.5 x 68.5 cm. (53 x 27 in.)
題識:
國香春霽。紅樓飄緲艶朝霞,上苑曾傳第一花。莫放春風容易過,千枝齊護碧桃紗。戊辰(1688年)春暮,平江客館擬北宋徐崇嗣法。白雲溪惲壽平。

鈐印:
壽平之印、正叔、寄山雲

王翬(1632-1717)題跋:
北宋徐崇嗣創製沒骨華,遠宗僧繇傳染之妙,一變黃荃抅勒之工。蓋不用墨筆,全以彩色染成。陰陽向背,曲盡其態,超於法外,合于自然,寫生之極致也。南田子擬議神明,真能得造化之意,近世無與敵者。石谷王翬題。

鈐印:
王翬之印、石谷

藏印:
陸願吾(清雍乾間人):婁東陸愚卿願吾氏祕篋圖書
陳夔麟(1855-1928):寶迂閣書畫記、少石審定
張珩(1915-1963):吳興張氏圖書之記、張珩私印
吳普心(1897-1987):思學齋鑒藏印、普心
王南屏(1924-1985):南屏珍藏、玉齋
出版
陳夔麟,《寶迂閣書畫錄》卷2,第35-36頁。
鄭振澤,《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下第11輯,上海出版公司,上海,1954年,圖版11。
王南屏編,《明清書畫選集》,南華印刷有限公司,香港,1975年,第84-85頁。
陳夔麟,《寶迂閣書畫錄》卷2,見《歷代書畫錄輯刊》第13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8月,第496-498頁。
惲振霖,《惲壽平與沒骨寫生法》,見《朵雲》第7集,1984年,第195-196頁。
惲壽平,《甌香館集》卷10,見《叢書集成初編‧甌香館集》,中華書局,北京,1985年,第153頁。
楊臣彬,《惲壽平精品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3年,圖版22。
陸時化,《吳越所見書畫錄》卷6,見《中國書畫全書》第8冊,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1994年10月,第971、1145頁。
班宗華等,《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耶魯大學美術館,紐黑文,1994年,第96-99頁,圖版14。
徐邦達編,《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95年3月,第194頁。
楊臣彬,《惲壽平》,吉林美術出版社,長春 ,1996年5月,第140、153頁。
張珩,《木雁齋書畫鑑賞筆記》繪畫3‧下,文物出版社,北京,1999年9月,第650-651頁。
賈德江主編,《中國畫名家經典畫庫‧古代部分‧惲壽平》,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2002年1月,第1頁,圖版1。
陳炳,《虞山畫派》,吉林美術出版社,長春 ,2003年1月,第98頁。
戴博元編,《惲南田年譜(初稿‧下)》,見《述林》第1輯,武進南風詞社,常州,2005年10月,第169頁。
《中國畫名家作品選粹‧牡丹》,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9頁。
梅慶吉,《國色天香:歷代詩人筆下的牡丹》,大連出版社,大連,2010年10月,第59頁。
《徐邦達集(9):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繪畫)》,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15年7月,第594頁。
田洪,《王南屏藏中國古代繪畫》中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2015年7月,第460頁,圖版148。
王樸仁,《玉齋鑒藏記-王南屏先生事略》,中華書局,香港,2019年,第122-123、125頁。
展覽
紐黑文,耶魯大學美術館,“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1993年4月9日-1994年7月31日。
安娜堡,密芝根大學美術館,“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1994年9月10日-11月19日。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1994年12月16日-1995年2月25日。
勞倫斯,堪薩斯大學史賓莎美術館,“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1995年4月9日-2月25日。
更多詳情
書畫有緣,自會遇合:王南屏家族收藏

今年秋季,佳士得香港十分榮幸為藏家呈獻一批來自中國最後一位傳統文人鑒藏家王南屏先生(1924-1985)及其家族所珍藏之珍罕鉅作。

王南屏出生於書香門第,原籍江蘇常州。1937年他隨家人至上海,與當地經營染織廠生意的父親王有林(1900-1988)重聚。他在復旦大學修讀中國文學;1942年結識了比鄰而居的大收藏家葉恭綽先生(1881-1968),開啟了他的收藏生涯。儘管兩人年齡相差四十二歲,葉恭綽對同樣愛好文史藝術的王南屏傳授心得如師徒一般,成為忘年之交,奠定了王南屏書畫收藏與鑑賞的深厚基礎。

在父親王有林的協助之下,王南屏的首批收藏,便是從葉恭綽手中購得一批明清書畫作品。葉公綽還為其引薦,收藏重要書畫名作,其中包含了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1940年代末,王南屏移居香港,數十年來往返於港、台之間,拜訪當地收藏家,欣賞與購藏流傳在海外的名家精品。1970年代,王南屏旅居於美國及香港,參與在紐約及香港逐漸蓬勃發展的中國書畫拍賣。旅美期間,與當地學界人士交流甚廣,更多次將自己的收藏借予當地博物館舉辦展覽,並資助朋友的孩子赴美留學。此時,亦有眾多藝術收藏團體,如敏求精舍、求知雅集與扶輪社等,邀請王南屏先生舉辦書畫專題相關座談。此外,王南屏素來與眾多中國近現代藝術大師保持著密切的往來與交情,如張大千、溥儒及遠親謝稚柳等,常常向他們慷慨展示其收藏,與藝術家們一同鑒賞與研究作品,可見其在海外書畫收藏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王南屏以其廣博的中國書畫與文學知識,孜孜不倦地探尋和鑽研,建立起被公認為最卓越的中國古代書畫收藏。近期出版的《玉齋鑑藏記》中收錄了他的遺稿,內容詳述了他極為嚴謹的收藏原則與心得:與收藏界人士培養良好的關係,以重質不重量為原則,用獨到的眼光及不受市場潮流左右的主見評斷作品,並能以不計較購買價格是否高於市場價格的態度,集中精力收藏精品。如此不僅能獲得專業鑒賞經驗與資訊,亦能提高自己的鑒賞眼光,更能吸引到高價值的作品主動上門。這些原則與態度,皆得自他生命中的良師益友葉恭綽及上海書畫界巨擘孫伯淵(1898-1984,集寶齋)和錢鏡堂(1907-1983,六瑩堂)的指導。

半個世紀以來,玉齋王南屏家族的收藏廣受博物館及藝術學者的推崇。其許多藏品已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國家級文化機構,特別是王安石(1021-1086)唯一存世的書法作品《楞嚴經旨要卷》,以及南宋版《龍舒本王文公全集》,由家屬依其遺志捐予上海博物館。另有精品借予聖塔巴巴拉藝術博物館、耶魯大學美術館、密西根大學美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和斯賓賽美術館等機構展出。此外,由耶魯大學美術館出版的《玉齋珍藏明清書畫精選》,匯集了班宗華、高居翰、傅申等中外藝術史重量級學者的研究,被各大學圖書館所購藏,足見其收藏在藝術史領域的重要性。

“書畫有緣,自會遇合,如無緣雖到手亦不成。”這是王南屏對藝術收藏所下的經驗總結與最佳寫照。對他而言,“收”與“藏”是兩回事,有些人有法收而無力藏,有些人有力藏卻無法收;而財富並不能保證收藏的品質與長久,因此當確定了收藏目的後,便要研究“收”與“藏”的方法。王南屏中國古代書畫收藏之成就確是達到了他那個世代的頂點,他的收藏品味和為人處事的態度也反映出他的內在特質,體現出一種樂善好施、慷慨、高雅以及無私的人生面貌。他超越了收藏家、鑒賞家、行家、文人、藝術家與學者的身分界線,獨樹一幟的人格特質,深受親朋好友、學術界及收藏圈的敬愛。

拍品專文

浥露凝香:惲壽平群芳第一枝

清初四王吳惲六家,一時瑜亮。惲壽平(1633-1690)早年曾習山水,與王翬(1632-1717)論畫“恥為天下第二手",故別出蹊徑,自習花鳥別棲寒枝,獨異五家之外。南田沒骨花卉上承北宋徐崇嗣,自謂得花卉之形外,又於筆墨不到處究心神韻,以造化為師而融入己心,故能卓立群峰之外。

1688年暮春,五十六歲的惲壽平於平江(吳縣)館舍擬北宋徐崇嗣法,繪成絹本《國香春霽》一軸。花分五朵,或作盛放,或含苞初開,隨枝前後高低輝映,花色深粉淺粉,當屬名品趙粉。畫中最引人處為左方一枝魏紫,搖曳斜出,有獨冠群芳之姿,浥露凝香透發畫絹以外,嗅鼻可聞。

畫成,南田自題詩句右上,王石谷補題數行沒骨法源流在傍,既見畫史,亦見交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畫為陸時化(1714-1779)伯父“芥庵"所得,後陸時化錄入《吳越所見書畫錄》卷六,再傳子陸愚卿。晚清,畫為陳夔麟(1855-1928)庋藏,著錄於《寶迂閣書畫錄》卷二。又遞藏於張蔥玉(1914-1963)、吳普心(1897-1987)、王南屏(1924-1985)諸名家。王南屏先生因與惲壽平同籍常州,故特愛南田書畫,珍而寶之數十年,絹素如新。出於對原作的尊重,謙虛的王南屏一向不留鈐印在其收藏的作品上。此畫罕見地留下兩枚鈐印,足見其重要性。此番因緣釋出珍藏,明年春霽,浥露凝香誰家?

更多來自 中國古代書畫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