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w=1)
.jpg?w=1)
.jpg?w=1)
.jpg?w=1)
江淮勝景
細節
明 姚允在
江淮勝景
設色絹本 散冊頁十開
每幅約 22 x 28 cm. (8 5⁄8 x 11 in.)
題識:
1. 秦淮。
對頁題跋:
陳維崧:橋上簾櫳橋下舟,六朝人物不知愁。如今往事圖中見,說與旁人也淚流。陽羨書生崧。鈐印:其年
王士禛:年來腸斷秣陵舟,夢遶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裏,濃春煙景似殘秋。結綺臨春盡已墟,瓊枝璧月怨何如。惟餘一片青溪水,猶傍南朝江令居。三月秦淮新漲遲,千株楊柳盡垂絲。可憐一樣西川種,不似靈和殿裏時。舊院風流數頓楊,梨園往事淚沾裳。樽前白髮譚天寶,零落人間脫十娘。傅壽清歌沙嫩簫,紅牙紫玉夜相 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見青谿長板橋。此辛丑
(1661年)草書寓秦淮所作雜詩二十首之五,請櫟翁先生教。濟南王士禛書。
鈐印:王士禛印
裱邊周亮工題跋:紅兒家近古青溪,作意相尋路已迷。渡口桃花新燕語,門前楊柳舊烏啼。畫船人過湘簾緩,翠幔歌輕紈扇低。明月欲隨流水去,簫聲只在板橋西。曲曲銀河蕩晚霞,蘭叢玉瑟間琵琶。暗潮夜濕依欄石,細雨朝開隔岸花。菡萏無心臨翠蓋,芙蓉有意映窗紗。雲鬟月底分明盡,妬殺垂楊一半遮。不分合歡夜不開,吹笙無力自徘徊。鐘聲漸遠隨波去,花氣將眠過渡來。曲曲鴛央流艷夢,垂垂楊柳綣深杯。一生明月秦淮好,到眼煙雲第幾回。拂水殘鴉弱自持,輕寒簾外影離離。風吹香動花無骨,露逼歌清月有絲。漁笛暗隨紅雨落,酒罏閒受綠陰支。鍾山松老雲霞漫,近日金陵客不宜。秦淮四首予舊日作,見王勝時題字遂錄于此。
鈐印:周亮工印
吳綺、梅磊、 王澐題跋。
2.清江浦。
談允謙 、唐宇昭 、孫廷銓等題跋。
3.泗水。
題跋:孫寶仍 、孫寶侗等
4.米灘。
題跋:董以寧、王士祿
5.八尺。
題跋:陶徵 、黃虞稷、 朱一是
6.青龍鎮。
杜浹對頁題跋。
7.牛首。
裱邊王概題跋:寺劍梁天監,雲梯百二層。下驢遲後至,禮塔喜先登。銀杏千僧臈。金光合寺鐙,新鶯啼處早,城裏聽來曾。過天闕關稿。丙午(1666年)臈月。櫟翁夫子出此偶錄一過呈教。就李王概。
鈐印:王、概
紀映鍾、馬世俊、 李澄中題跋
8.平望。
題跋:錢陸燦、鄒祗謨、夏期昱
9.潤州。
題跋:卷石空中起,孤雲水上生。鈍鐵煥。
二十年前此地游,弟兄載酒一登樓。題詩剛罷斜陽外,笑指金焦両影秋。國對。
對頁黃景昉題跋。
10.下相。末頁張芳題跋。
鈐印及藏印共五十二方
題簽:姚簡叔真蹟,偶遂堂藏。
鈐印:馮蔭祺
江淮勝景
設色絹本 散冊頁十開
每幅約 22 x 28 cm. (8 5⁄8 x 11 in.)
題識:
1. 秦淮。
對頁題跋:
陳維崧:橋上簾櫳橋下舟,六朝人物不知愁。如今往事圖中見,說與旁人也淚流。陽羨書生崧。鈐印:其年
王士禛:年來腸斷秣陵舟,夢遶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裏,濃春煙景似殘秋。結綺臨春盡已墟,瓊枝璧月怨何如。惟餘一片青溪水,猶傍南朝江令居。三月秦淮新漲遲,千株楊柳盡垂絲。可憐一樣西川種,不似靈和殿裏時。舊院風流數頓楊,梨園往事淚沾裳。樽前白髮譚天寶,零落人間脫十娘。傅壽清歌沙嫩簫,紅牙紫玉夜相 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見青谿長板橋。此辛丑
(1661年)草書寓秦淮所作雜詩二十首之五,請櫟翁先生教。濟南王士禛書。
鈐印:王士禛印
裱邊周亮工題跋:紅兒家近古青溪,作意相尋路已迷。渡口桃花新燕語,門前楊柳舊烏啼。畫船人過湘簾緩,翠幔歌輕紈扇低。明月欲隨流水去,簫聲只在板橋西。曲曲銀河蕩晚霞,蘭叢玉瑟間琵琶。暗潮夜濕依欄石,細雨朝開隔岸花。菡萏無心臨翠蓋,芙蓉有意映窗紗。雲鬟月底分明盡,妬殺垂楊一半遮。不分合歡夜不開,吹笙無力自徘徊。鐘聲漸遠隨波去,花氣將眠過渡來。曲曲鴛央流艷夢,垂垂楊柳綣深杯。一生明月秦淮好,到眼煙雲第幾回。拂水殘鴉弱自持,輕寒簾外影離離。風吹香動花無骨,露逼歌清月有絲。漁笛暗隨紅雨落,酒罏閒受綠陰支。鍾山松老雲霞漫,近日金陵客不宜。秦淮四首予舊日作,見王勝時題字遂錄于此。
鈐印:周亮工印
吳綺、梅磊、 王澐題跋。
2.清江浦。
談允謙 、唐宇昭 、孫廷銓等題跋。
3.泗水。
題跋:孫寶仍 、孫寶侗等
4.米灘。
題跋:董以寧、王士祿
5.八尺。
題跋:陶徵 、黃虞稷、 朱一是
6.青龍鎮。
杜浹對頁題跋。
7.牛首。
裱邊王概題跋:寺劍梁天監,雲梯百二層。下驢遲後至,禮塔喜先登。銀杏千僧臈。金光合寺鐙,新鶯啼處早,城裏聽來曾。過天闕關稿。丙午(1666年)臈月。櫟翁夫子出此偶錄一過呈教。就李王概。
鈐印:王、概
紀映鍾、馬世俊、 李澄中題跋
8.平望。
題跋:錢陸燦、鄒祗謨、夏期昱
9.潤州。
題跋:卷石空中起,孤雲水上生。鈍鐵煥。
二十年前此地游,弟兄載酒一登樓。題詩剛罷斜陽外,笑指金焦両影秋。國對。
對頁黃景昉題跋。
10.下相。末頁張芳題跋。
鈐印及藏印共五十二方
題簽:姚簡叔真蹟,偶遂堂藏。
鈐印:馮蔭祺
更多詳情
註:姚允在(16-17世紀),明會稽(今紹興)人,生卒年不詳,與張岱曾有往還,畫師荊浩關仝等人,工山水、人物、界畫,周亮工曾藏其記江南入北地所見名勝小冊十二幅,評其:“作畫一洗浙習,盡萃諸家之長,而出以秀韻。"康熙《會稽縣志•方技》:“姚允在,字簡叔,少受學於山陰吳晃,壯而摹刻古人,化板為活,細密中有蕭疏之致。游白下,太史董其昌偶見其小幅,大加激賞,聲價騰起,遂遇知於魏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