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深林幽谷,懸崖峭壁,奇石怪松,煙雲靉靆,本幅李華弌《山水》中的視覺元素可謂包羅萬象,引人注目。從觀眾的視角水平線出發,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構圖,既精準又抽象,讓人聯想到北宋時期宏偉的巨碑山水,同時也呈現出當代藝術的動態感和立體感。
秉承文人傳統,在《山水》一作中李華弌以工筆筆法描繪疊起的奇石和飽經風霜的古松,運筆精緻細膩,極有攝影般的寫實感,是其2000年代的傑作。李華弌作品中往往羣山雲煙籠罩,光線效果與明暗對比富有戲劇性。而此幀中的懸崖峭壁則以淺淺淡化的顏色勾勒出,突顯極為寫實的石與松。李華弌曾道,北宋山水畫最吸引他的是“畫面呈現的意境、安靜,山水寄情,北宋人對山水的純淨,到心田的純淨,是最感動人的地方,不只是學習筆意技法,更應體會墨韻的力量,客觀純淨的表現出來。”
李華弌原籍上海,他自幼鍾情中國書畫,六歲時在上海隨著名藝術家王震之子王季眉習畫;十六歲時,亦師從曾就讀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的畫家張充仁,學習西方藝術及理論,因而得以從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角度體會西方藝術之美。1982年,李華弌和家人搬到三藩市,就讀於當地的美術學院學習西方藝術,並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作為國際上最著名的中國水墨藝術家之一,李華弌曾於2019年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和2017年蘇州博物館等重要機構舉辦個展,成為藝術界的盛事。
秉承文人傳統,在《山水》一作中李華弌以工筆筆法描繪疊起的奇石和飽經風霜的古松,運筆精緻細膩,極有攝影般的寫實感,是其2000年代的傑作。李華弌作品中往往羣山雲煙籠罩,光線效果與明暗對比富有戲劇性。而此幀中的懸崖峭壁則以淺淺淡化的顏色勾勒出,突顯極為寫實的石與松。李華弌曾道,北宋山水畫最吸引他的是“畫面呈現的意境、安靜,山水寄情,北宋人對山水的純淨,到心田的純淨,是最感動人的地方,不只是學習筆意技法,更應體會墨韻的力量,客觀純淨的表現出來。”
李華弌原籍上海,他自幼鍾情中國書畫,六歲時在上海隨著名藝術家王震之子王季眉習畫;十六歲時,亦師從曾就讀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的畫家張充仁,學習西方藝術及理論,因而得以從一位中國藝術家的角度體會西方藝術之美。1982年,李華弌和家人搬到三藩市,就讀於當地的美術學院學習西方藝術,並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作為國際上最著名的中國水墨藝術家之一,李華弌曾於2019年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和2017年蘇州博物館等重要機構舉辦個展,成為藝術界的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