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此作雖未題畫名,但觀其構圖,實乃畫家筆下常為之“喬木芳暉”,亦是大千晚年最鍾愛題材之一。“喬木芳暉”的畫題與大千常題寫的詩句 “少有道氣,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四句,系出於唐代詩論家司空圖(837-908)的名著《詩品》。據傅申先生介紹,“探此文意,屬於道家思想的氣息極為濃厚,旨在回歸自然,不屑與俗世俗人為伍。大千所以對此情有獨鍾,就像中國史上許多士大夫或文人,雖遵儒家的入世思想,但是在某種程度上,也往往嚮往老莊式的道家出世思想,這種隱伏於內心深處的意識,愈趨晚年就愈發浮現出來。”
此作融匯大千擅長的高士題材與晚年至臻成熟的潑彩技法,描繪矗立參天的巨樹下,有一高士孑然駐足觀望之一刻。高士佇立之地,林木蒼鬱,青綠蓊翠,芳草如茵。大千以濃厚石青、花青顏料潑灑而成,顏料流動、停滯、凝固,仿如透光的琉璃寶石,散發出瑰麗色彩,與畫面右側的空靈形成強烈反差對比,盡顯林深境幽。“喬木芳暉”題材多出於大千晚年,佳士得曾釋出壬戌本(1982年),唯高士側立靜止,與本幅凝觀之態略有不同(圖)。本幅寫於1981年,大千在暮年以此題材寫贈好友“孝威”,意趣深遠。
此作融匯大千擅長的高士題材與晚年至臻成熟的潑彩技法,描繪矗立參天的巨樹下,有一高士孑然駐足觀望之一刻。高士佇立之地,林木蒼鬱,青綠蓊翠,芳草如茵。大千以濃厚石青、花青顏料潑灑而成,顏料流動、停滯、凝固,仿如透光的琉璃寶石,散發出瑰麗色彩,與畫面右側的空靈形成強烈反差對比,盡顯林深境幽。“喬木芳暉”題材多出於大千晚年,佳士得曾釋出壬戌本(1982年),唯高士側立靜止,與本幅凝觀之態略有不同(圖)。本幅寫於1981年,大千在暮年以此題材寫贈好友“孝威”,意趣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