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專文
瓶撇口,束頸,垂腹,圈足。瓶身繪纏枝牡丹紋一周,肩飾一圈卷草紋及下垂如意紋,脛部繪變形蓮瓣,頸環繪芭葉紋與回紋。整體端莊典雅,外觀大方。洪武作為承前啓後時期,既有別於元代造型之纖秀,又無永樂之凝重,此瓶正處於玉壺春瓶樣式的轉折期。
以纏枝牡丹為主題的紋飾端莊大方,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尺寸、紋飾相似的洪武例,並刊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香港,2000年,圖版197號(圖一);及出光美術館藏一件類似的明初玉壺春瓶,見《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圖版626號;另有四相似例,腹部均飾牡丹,而肩部略不同,均載於《龍泉集芳》,上冊,東京,1976年,頁241,圖版721-724號;及一洪武例售於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28日,拍品2908號(圖二)。
洪武時期以牡丹為題的瓷器有多種形制,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洪武時期纏枝牡丹釉裏紅執壺,藏品編號:故00143188;及景德鎮珠山曾出土紋飾相似的釉裏紅牡丹紋盌,見《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台北,1996年,圖版9、10號。
以纏枝牡丹為主題的紋飾端莊大方,比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尺寸、紋飾相似的洪武例,並刊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香港,2000年,圖版197號(圖一);及出光美術館藏一件類似的明初玉壺春瓶,見《出光美術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磁》,東京,1987年,圖版626號;另有四相似例,腹部均飾牡丹,而肩部略不同,均載於《龍泉集芳》,上冊,東京,1976年,頁241,圖版721-724號;及一洪武例售於香港佳士得,2014年5月28日,拍品2908號(圖二)。
洪武時期以牡丹為題的瓷器有多種形制,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洪武時期纏枝牡丹釉裏紅執壺,藏品編號:故00143188;及景德鎮珠山曾出土紋飾相似的釉裏紅牡丹紋盌,見《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窯瓷器》,台北,1996年,圖版9、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