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魚藻紋蓋罐:東方文藝復興的瑰寶

佳士得香港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陳良玲剖析此件貌似構圖簡單的嘉靖御製瓷器

明嘉靖年間,亦即公元1522至66年,五彩瓷器的製作在品質及數量上皆達致巔峰。在嘉靖年之前,御窯製作的彩瓷均以小巧易攜的物件為主。然而到了嘉靖年間,御器廠開始燒製大型瓷器,此為製瓷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此魚藻罐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大型多彩御製瓷器,因高達46公分,製造時需要分段製作。這件魚藻罐採用青花五彩,結合釉下青花還有釉上彩這兩種技法,經過至少三次燒製。此種做法蘊含「黃上紅」的寓意,亦即「皇上鴻福齊天」之吉祥祝願。

佳士得香港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專家陳良玲解說:「這件魚藻罐那麼重要,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它跟皇帝之間的個人聯繫。」嘉靖皇帝不但愛好文藝,更「非常崇奉道教,他曾經為自己起了一個號,叫作 『天池釣叟』 ,所以這件魚藻罐上面的主題魚藻,就像嘉靖皇帝他自己的天池一樣。」陳良玲補充。

這件魚藻罐的構圖,雖然「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其中是藏有玄機的。」陳良玲續說。「我們不管怎麼看,我們怎麼去把它截圖,它都可以在視覺上達到很好的平衡,特別是在色彩上的運用,譬如說紅色,綠色的對比,還有橘色和藍色的這樣子的一個對比。」

此五彩魚藻紋蓋罐現屬樂從堂珍藏,將於11月27日在香港秋拍週舉行期間的「中國瓷器及藝術精品」拍賣中呈獻。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