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對話」:胡安‧米羅的版畫歷險記

佳士得為您介紹這位加泰羅尼亞藝術家數量繁多、創意無限的版畫作品,並賞析過往售出的拍品

頁頂圖片:

胡安·米羅在巴黎莫爾洛工坊中檢查由梅格出版社製作的《專冊13》中第7幅平版印刷版畫。1948年。相片:© Herbert List / Magnum Photos. 胡安·米羅,《巴塞羅那XXXV》,來自《巴塞羅那系列(M. 40)》平版印刷版畫,1944年作,Torras Juvinya紙。2011年10月25至26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5,000美元。©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法國作家米歇爾·萊里斯(Michel Leiris)如此形容友人胡安‧米羅(Joan Miró)的作品:「一場充滿無限可能性、幻變無窮的遊戲。」這位西班牙藝術家以畫家的身份最為人熟知,但其實油彩和畫布並未完全滿足他對藝術創作的好奇心。在7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米羅亦曾創作雕塑陶瓷、掛毯,以及數目繁多的版畫作品。

米羅與同樣來自西班牙的同輩藝術家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一樣,一直熱衷創作版畫,二人均創作了超過2000多件版畫作品。米羅的畫作中明顯可見其對書法線條的喜愛,這亦自然而然融入其圖像作品之中。

佳士得倫敦版畫部主管Murray Macaulay表示︰「就作品質素和數量而言,胡安‧米羅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版畫家之一。」

他解釋︰「米羅以玩味而即興的方式創作版畫。他會將試版剪開,重新排列各個元素,拼出新的圖案,並用蠟筆添加色彩或以印度墨水留下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然後向負責印刷的工人寫下詳細的指示。這是一個透過實驗尋找圖像的過程,接受各種意外可能,同時保持控制和有條不紊。」

米羅為文學作品創作的版畫——「本身就是藝術品」

米羅於1893年在巴塞羅那出生,父親是鐘錶匠。他於1920年代初移居巴黎,不久後加入超現實主義運動,並與多位前衛作家成為朋友,包括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崔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安東尼·阿爾托(Antonin Artaud)安德烈·布勒東(André Breton)保羅·艾呂雅(Paul Eluard)

米羅於1930年為查拉的詩集《L’arbre des Voyageurs》創作首批版畫插圖。文學作品一直是他的靈感來源,特別是阿爾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的劇作《烏布王》(Ubu Roi)、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的詩歌《Fraternity》,以及聖方濟各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的神秘中世紀著作《太陽讚歌》(Canticle of the Sun)

胡安·米羅(1893-1983),《聖方濟各亞西西︰太陽讚歌》,1975年作。全套作品包括33幅彩色蝕刻版畫和凹版腐蝕製版畫、兩套額外版、一套作廢版、兩塊棄版。400 x 545 x 135毫米(整體)。2017年9月19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56,250 英鎊。©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太陽讚歌》(加泰羅尼亞文:Càntic del Sol)由33幅版畫組成,最後一幅於1975年由巴塞羅那大型出版商Editorial Gustavo Gili出版,標誌著米羅版畫創作的巔峰時期。

聖方濟各於十三世紀中葉失明時寫下這篇文章,表達他對人類與自然合一的美好願望,而米羅則致力以密碼、符號和彎曲的線條等獨特的視覺語彙重現這一場景。

Murray Macaulay認為︰「這位藝術家的任何版畫都不應被視為某一篇文章或書籍的『普通插圖』,它們是平等的創作,各自本身都是藝術品。」

米羅的主要版畫技巧和合作夥伴

Murray Macaulay指︰「米羅的版畫可大致分為三類,基本上按照他使用的三種主要技巧劃分︰凹版雕刻版畫(即直刻版畫和蝕刻版畫)、平版印刷和碳化矽版畫。」

米羅創作每件作品時,都會與知名印刷工坊的資深大師緊密合作,第一位與他合作的工匠是凹版雕刻版畫印刷大師羅傑·拉庫里耶爾(Roger Lacourière),這位工匠亦曾為畢加索製作《沃拉爾系列》版畫。

來自1933年的直刻版畫《達芙妮與克羅伊》是米羅與羅傑·拉庫里耶爾最成功的合作之一,畫中的牧羊人吹著簧管,迷住兩位在海中游泳的女子。米羅創作的線條與牧羊人的樂曲一樣柔和而抒情。

斯坦利·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是另一位與米羅合作的著名印刷工匠,二人最初在巴黎合作,後來海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移居紐約,他們於是在紐約繼續合作。

胡安·米羅(1893-1983),《達芙妮與克羅伊》,1933年作。直刻版畫,Arches紙。紙張︰13 x 19⅞吋(330 x 505毫米)。2015年10月27至28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8,125美元。©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胡安·米羅,《來自系列I的一幅版畫》,1947年作。蝕刻版畫、著色單版畫、布紋紙。版畫:378 x 452毫米;紙張:510 x 660毫米。2014年9月17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23,750英鎊。©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海特以凹版雕刻版畫的實驗而聞名,並創出一種同時印製著色版畫的方法「單版多色印法」。這種印刷方法用到當時並不常見的手法,亦即在一塊印版上塗上幾種顏色,製作出類似上圖《系列I》的蝕刻版畫。

米羅與畢加索處理這種媒介的方式截然不同,前者情願跟隨歷史悠久的歐洲版畫製作傳統,而後者則喜歡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畢加索曾在版畫中加入羊脂和指甲油,以塑造新穎的效果)。

藝評家雅克·杜賓(Jacques Dupin)在米羅的專著中寫道︰「米羅非常尊重他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不敢強加自己的設計。相反,他會召喚這些東西……與它們來一場深情對話。」

「同樣地,他亦習慣聆聽[拉庫里耶爾和海特等人的]意見,讓他們有機會與他一同創作,展現真正的團結合作精神……這種志趣相投的集體創作令他非常成功。」

胡安·米羅,《巴塞羅那XXXV》,來自《巴塞羅那系列(M. 40)》,1944年作。平版印刷版畫、Torras Juvinya紙,鉛筆簽名和日期。紙張:27½ x 20¾ 吋 (699 x 527毫米)。2011年10月25至26日於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5,000美元。©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米羅於1947年至1970年代與印刷工匠費爾南·莫爾洛(Fernand Mourlot)合作,創作多幅精美的平版印刷作品,當中包括上述的《烏布王系列》

米羅於莫爾洛工作室製作的版畫大多色彩鮮豔,但被視為其代表作的《巴塞羅那系列》平版印刷版畫則以黑白兩色創作。

系列包含50幅於1939至1944年創作的版畫,是米羅對西班牙內戰的回應。作品描繪多個怪誕的人物,他們的尖舌鈎臂和彷彿大象一般的鼻子,都清楚反映米羅蔑視這場蹂躪其家園的戰爭。

胡安·米羅,《烏布王系列》,1966年作。全套作品包括39幅平版印刷版畫,包括26幅著色作品,採用Arches紙。570 x 785毫米(整體)。2015年3月18日於佳士得倫敦售出,成交價64,900英鎊。© Successió Miró / ADAGP, Paris and DACS London 2020

米羅於1960年代末開始創作碳化矽版畫,這些作品代表Murray Macaulay所指的「簡潔圖像作品的巔峰和最終階段」。

這些版畫採用的雕刻技術,要將粗糙的金剛砂(學名為碳化矽)底料混合黏合劑,然後塗到印版上。最終的成品(例如《晝夜平分》)往往擁有質感豐富的柔軟粒狀表面,形成Murray Macauley口中「視覺效果與其油畫表面質感同樣豐富的作品」。

正如杜賓所言︰「碳化矽版畫為米羅帶來……集雕刻與繪畫於一身的作品,能夠掛在牆上,而不是藏在文件夾內……這些作品是一批鉅作,不僅尺寸龐大,也別具巧思和深度,並展現突然爆發的活力。」

走向抽象

從1940年到1983年去世,米羅一直居住在巴塞羅那和馬略卡(他的妻子比拉(Pilar)便來自這個西班牙島嶼)兩地,依然經常周遊列國,並多次前往印刷工坊,以及海特位於紐約的工作室。

當時,他已捨棄超現實主義。而隨著年紀漸長,他的作品總體也變得越來越抽象,他亦為大部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帶來啟發。

米羅的版畫市場

說到米羅的畫作,他在1920年代創作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售價往往最高。不過,Murray Macaulay指米羅的版畫市場卻遵循不同的模式。

「他後期創作的版畫色彩絢麗,比例龐大,碳化矽形成奇妙閃亮的表面,因而廣受歡迎。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個人比較中意米羅於1940年代與海特創作的小型創意蝕刻版畫,這些作品充滿巧思和驚喜。」

不太熟悉米羅作品的準藏家該如何選擇?Murray Macaulay認為哪些版畫最合適?他說︰「我會推薦米羅的平版印刷作品,它們的價位相對廉宜,而與莫爾洛合作和後來與艾梅·梅格(Aimé Maeght) 一同製作的作品,均由二十世紀的兩個偉大工坊精心印製。」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