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品宜興紫砂器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榮休館長謝瑞華(Terese Bartholomew)以歐雲伉儷珍藏中的臻品,介紹宜興紫砂器的特色。

hero-880ii

1. 「宜興」指甚麼?宜興茶壺工藝源自何處和何時?

宜興位於江蘇省太湖以西,自新石器時代已開始生產陶器。宜興市東西面的山嶽有大量黏土,而陶器製作的中心則集中於蜀山、丁山一帶的小鎮,現合稱為丁蜀鎮。

「陶都」宜興盛產不同大小的龍罐、陶器、瓦片、瓷器,以及享負盛名的紫砂茶壺及文房用具。「宜陶」一般指產自宜興的典雅茶壺與陶器,並深受中國茶藝愛好者及文人雅士青睞。

宜興自十六世紀開始製作茶壺,自明萬曆時期(1573-1619)便有不少著名陶匠。

2. 宜興茶壺是如何製成的?

宜興茶壺並非以拉坯方式製作,而是以全人手製造。陶匠先以木槌將硬黏土捶打至板狀,然後以三種基本技巧製作壺身:以壓模法製作筋囊貨、以木拍製作圓壺,或以木板製作方壺。世代沿用的特製工具以木材、竹、金屬或角材製成。

3. 茶壺有不同的造型類別嗎?不同的茶是否要用不同的茶壺?

宜興茶壺分為四大類,第一種是光貨,例如下圖的小圓壺。

另外三類為花貨、筋囊貨和功夫茶專用的水平壺。下圖所示的荷塘聽雨壺(左),以及陸文霞的作品(右)均是花貨。

4. 製作茶壺用的陶泥有哪幾種?

宜興出產的陶泥統稱為紫砂,共分三大類:紫褐色的黏土曰「紫砂」,沙黃黏土稱為「本山綠」,暗紅或深橙紅色黏土的名字是「朱砂」。陶匠可混合不同的陶泥、加入有色礦物,然後調節燒窯溫度和還原度,塑造多變的成品顏色,例如米色、淺褐色、暗紅色、帶紫的深褐色(因而稱為「紫砂」)、暗綠和黑色。暗綠及黑色陶器在二十世紀初才出現,色澤源自加入陶泥的氧化亞鈷和二氧化錳。不同色調的陶泥會製成各種形態的茶壺,但功夫茶專用的小巧水平壺一般以橙紅或暗紅朱砂製成。

5. 此次拍賣有哪些宜興紫砂器名家?

蔣蓉(1919-2008)專精自然造形茶壺,也是在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3月19至26日接受競投)眾多名家中最廣為人識的大師。在1950年代宜陶復興時,她是七大老藝人之中唯一的女性。汪寅仙(1943-2018)、徐秀棠(1937年生)、周桂珍(1943年生)與鮑仲梅(1944年生)均是當年隨她學藝的門生。

汪寅仙([中國,]1943-2018)製梅椿壺,高5¾吋(14.6公分),估價:60,000-8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20日佳士得紐約髹金飾玉—歐雲伉儷珍藏晚間拍賣中呈獻。

打开链接 https://onlineonly.christies.com/s/contemporary-clay-yixing-pottery-irving-collection/compressed-yixing-teapot-cover-flowing-3/67013?lid=3&sc_lang=zh
汪寅仙(1943-2018)及張守智(1932年生)製大曲壺,寬8¼吋(20.9公分),估價:30,000-5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汪寅仙(1943-2018)及張守智(1932年生)製大曲壺,寬8¼吋(20.9公分),估價:30,000-5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汪寅仙才華洋溢,其創作的梅椿壺尤其聞名,她與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教授張守智合作製成的曲壺也是另一名作。

鮑仲梅(1944年生 )製博浪搥壺,1990年作,高3¾吋(9.5公分)。估價:7,000-1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鮑仲梅(1944年生 )製博浪搥壺,1990年作,高3¾吋(9.5公分)。估價:7,000-10,0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在眾多宜興陶匠中,以徐秀棠最享負盛名;周桂珍以傳統茶壺與卓越手藝見稱;鮑仲梅則精於在作品中鑲嵌金屬裝飾。

周定芳(1965年生)與陸文霞(1966年生)均師從徐秀棠,二人為第三代宜興陶匠中最具創意的人物。陳景亮(阿亮,1953年生 )為知名台灣陶匠,精於製作宜興陶器,而美國陶藝家Richard Notkin(1948年生)則透過作品表達有關政治和社會議題的訊息。

6. 茶壺上的工匠鈐印有何意思?

不同於景德鎮的瓷器由多位工匠參與製作,每個宜興茶壺只由一位陶匠獨自完成,並蓋上陶匠的鈐印。如茶壺由多人合力創作(如陸文霞盧劍星合製作品),壺上便會印有多個鈐印。

7. 為甚麼許多宜興陶匠也是女性?

宜興陶器的製作是一門手工藝,女性參與其中在中國並不罕見。不過跟許多其他中國傳統工藝不一樣的是,宜興陶器均刻有陶匠的名號,由此便有實質證據得知許多女性也從事這門手藝。宜興居民不少也懂得製作茶壺,當地農民家庭在冬天會合力製作茶壺,但作品當然不能與陶藝大師相提並論。

8. 宜興茶壺的新手藏家應該留意陶器的哪些特質?

壺身、壺嘴、壺柄需設計相妥,表面觸感平滑細緻。如果有意使用茶壺,應測試茶壺沒有漏水,出水順暢。不過,這些由大師製作的茶壺,雖然可以用作泡茶,但它們更傾向是收藏品。

9. 應如何展示和保養此類茶壺?

藏家應視宜興茶壺為雕塑。宜興茶壺最脆弱之處為壺蓋、內子口邊緣,因此在收藏時應在壺身與壺蓋之間鋪一張柔軟薄紙。

陸文霞(1966年生)及盧劍星(1958年生)製生薑壺,高8⅜吋(21.3公分)。估價:1,500-2,5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陸文霞(1966年生)及盧劍星(1958年生)製生薑壺,高8⅜吋(21.3公分)。估價:1,500-2,500美元。此拍品於2019年3月19至26日佳士得網上拍賣壺裏乾坤:歐雲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器中呈獻。

10. 為何歐雲夫婦會收藏宜興紫砂器?

美國首個宜興陶器展覽於1977年在華美協進社舉行,相信歐雲夫婦曾聽聞或參觀此展覽。二人雖然眼光獨到,但當時大部分收藏中國藝術品的美國藏家對這種藏品認識不多。歐雲夫婦在1992年出席由紐約Garth Clark藝廊舉辦的當代宜興茶壺研討會後,便開始收藏宜興紫砂器。二人珍藏的當代宜興陶器多來自Garth Clark藝廊,該藝廊曾連續十年舉辦由徐宗蘭女士(Louise Hsu Anderson)及其丈夫詹姆·安德森(Jim Anderson)策展的年度茶壺展覽。

11. 當代宜興茶壺的創作靈感源自哪裡?

安德森夫婦是宜興陶器藏家和買賣商,他們更曾親身前往宜興,跟隨當地陶匠共同合作製作茶壺。當時,宜興陶匠大多製作台灣行家委託的傳統茶壺。

當時,年輕的陶匠陸文霞周定芳非常欣賞安德森夫婦的嶄新構思,於是依照自己對大自然(如上圖所示的生薑壺)和周遭事物的觀察,創作特色茶壺。安德森夫婦買下這批新穎作品,並成為Garth Clark藝廊的獨家當代宜興茶壺供應商。

歐雲夫婦對宜興陶器的獨特魅力深感著迷,並與安德森夫婦一同鼓勵陸文霞和周定芳研創新式茶壺,與至今仍然繼續生產的傳統茶壺大相逕庭。

12.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畫作《中餐廳(雜碎)》(Chop Suey)中的宜興茶壺有何含意?

從這幅愛德華·霍普的畫作可見,早於二十世紀初,美國的中餐館已使用宜興茶壺,畫中的茶壺為1920年代流行的造型。對中國茶鑑賞家而言,宜興茶壺是沏茶的最佳器具。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