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全球顯赫珍藏的古代玉雕
佳士得曾呈獻大批來自各地顯赫珍藏的古代玉雕臻品,由阿瑟‧M‧賽克勒博士(Dr Arthur M. Sackler)、楊俊雄醫師等著名藏家悉心蒐羅。今季佳士得非常榮幸與古董圈資深前輩張偉華先生再度合作,為其個人古玉珍藏推出「雲中玉筵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專拍

從左至右:良渚文化 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秦/漢 玉人。高7.8公分。估價:5,000,000 – 8,000,000港元。將於2019年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雲中玉筵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專拍呈獻;紅山文化,玉豬龍。高11.8公分。估價:3,000,000 – 5,000,000港元。此拍品來自養德堂舊藏,將於2019年11月27日在佳士得香港「雲中玉筵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專拍呈獻
中國人自古便視玉為最珍貴的寶石,認為其價值比起金、銀、銅來更勝一籌。古人在新石器時代已掌握複雜的玉器和寶石雕琢技術,而華夏子孫對玉石的喜愛更持續至今,部份人類學家認為玉石更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最早期的玉器多為禮器(例如玉璧和琮)、個人佩飾、小型玉雕和各類玉刀。由於玉是非常堅硬的石材,故在新石器時代作武器之用,但更常見的用途是官府徽章或象徵官階的紋章。
賽克勒珍藏
阿瑟‧M‧賽克勒博士是美國備受尊崇的藝術藏家,其興趣廣泛,藏品涵蓋中國、印度、中東和前哥倫布時代藝術。
1994年12月,佳士得紐約舉行阿瑟‧M‧賽克勒珍藏拍賣,成交總額高達490萬美元。其後,佳士得紐約在2009年3月再下一城,舉行阿瑟‧M‧賽克勒珍藏中國藝術瑰寶拍賣,此後也舉行多場賽克勒珍藏拍賣。
.jpg)
商安陽時期 淡青棕色鳥形玉飾佩。長4 1/16吋(10.3公分)。2009年3月18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46,500美元
上圖的鳥形玉飾佩雕工精美,而且非常透薄,玉質通透。如此拍品般精緻的玉飾佩一般用作個人飾物,可能為冠飾的一部份。從玉飾佩的孔眼可見此玉鳥應為垂直固定在冠飾上。

戰國時期 黃綠色小玉鐲。直徑2¼吋(5.7公分)。2010年3月25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266,500美元
上圖手鐲的兩側飾以淺浮雕,連續的「J」形卷紋圖案與條紋或鱗紋圖案互相交錯。由於黃玉油潤光澤,而且雕工精湛,故以極高價格成交。
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
若論在西方推廣亞洲藝術研究和鑑賞的貢獻,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的成就幾乎無人能及。他既是藏家,也是藝術商與學者,珍藏涵蓋古青銅器、明代家具、玉器、現代中國書畫,以及喜馬拉雅、印度和東南亞藝術。2015年3月舉行的安思遠珍藏系列拍賣會在連續七日內,創下1.34億美元的驕人成交總額。
.jpg)
商晚期 玉戈。長15吋(38公分),連盒。2015年3月17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233,000美元
在中國被視為玉石的寶石(這一標準來自商代)亦稱軟玉,是一種半透明的石頭,有不同顏色,包括白色、綠色、灰色,甚至黑色。商代玉石顏色多變,但一般為海綠色或藍綠色,例如上圖的玉戈。
商代最常見的刀是玉戈,這是一種長柄兵器,將一塊玉刀片垂直固定在木柄上,刀柄通常有一個凹槽,以便固定刀片,並以一根皮帶穿過刀柄底部的圓形孔眼。
.jpg)
東周晚期 白玉璜。寬6⅜吋(16.2公分),連盒。2015年3月17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97,000美元
玉璜是一塊扁平的拱形玉石(如上圖),源自新石器时代,是六大玉製禮器之一。玉璜與北方有關,但到了東周末年(公元前五至四世紀),玉璜已被用作個人飾物,通常與玉珠和其他飾物一同串成吊墜佩飾,掛在腰間或肩上。
這種佩飾象徵君子之德,也代表官階等級。中國古人愛玉,除了因為其象徵意義和美態外,也因為玉器碰撞時會發出悅耳的清脆聲響。
東周末期流行淺色的玉石,因此大部份玉石都是淺青白色,甚至呈現如上圖玉璜般的白色,而且往往帶有幾抹啡色或深啡色。
東西軒珍藏
佳士得紐約在2016年呈獻東西軒-重要比利時顯赫私人珍藏中國玉石雕,帶來一系列珍罕非凡的古代玉雕,以及明、清時期的精緻玉雕。
.jpg)
西周 玉人龍形珮。高3吋(7.6公分),連盒。2016年3月17日在佳士得紐約售出,成交價100,000美元
拍賣的焦點拍品為上圖的玉佩,應為公元前九至八世紀製。纖巧浮薄的玉牌雕琢成一個蹲伏的人形,頭部輪廓獨特,一頭凌亂長髮彷彿一條面向後方的「S」形飛龍。這種人龍混合的弧形佩飾非常罕見,很可能原本垂直固定於一件更大型複雜的冠飾。
養德堂珍藏
養德堂珍藏由知名台灣古玉鑑賞家楊俊雄醫師精心蒐集,他專注收藏新石器時代至漢朝的玉石,涵蓋從興隆窪文化晚期到東漢(約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220年)近6,000年的珍品。楊醫師珍藏的大部份玉石均極具學術價值,並曾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展出。佳士得香港於2017年11月舉行養德堂珍藏中國古玉器拍賣,拍品悉數售出,與2018年11月呈獻的第二部份拍賣一同,共錄得逾2.16億港元成交總額,成績斐然。
.jpg)
紅山文化晚期 約公元前3500-3000年 青玉帶齒動物面紋飾。寬7⅞吋(19.6公分),連盒。2017年11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0,900,000港元
矚目拍品當數一件極為珍罕的紅山文化晚期(約公元前3500至3000年)玉飾(上圖),精雕細刻成動物面紋,帶有彎眉、圓眼、尖角和彎曲突耳。
阿特里奇珍藏
佳士得倫敦於2019年2月14至21日呈獻「伊麗莎白·阿特里奇夫人早期玉器珍藏」網上拍賣。
這位英國藏家是1980至1990年代佳士得南肯辛頓的拍賣常客,對中國玉器的工藝設計深感著迷,尤其鍾情新石器時代玉器。

新石器時期 玉璧一組兩件。大玉璧直徑7⅛吋(18公分)。於2月14至21日「中國藝術:包括英國私人珍藏」網上拍賣售出,成交價7,500英鎊
玉璧呈扁圓形,中央有孔,據說是太陽的象徵。由於未有關於古代文化的文字證據或記載,無從得知玉璧和其他禮器的實際作用。最早期的玉璧(包括此款在內)為素玉,沒有紋飾,玉質上乘。
玉璧乃六大禮器用玉之一,這六大禮玉包括璧(象徵天)、琮(内圓外方的筒型玉器,象徵地)、珪(扁長有刃的瑞信之物,象徵東方)、璋(扁長有刃的瑞信之物,象徵南方)、琥(玉質容器,象徵西方)及璜(扁拱形玉器,象徵北方)。玉璧也許是其中最重要的禮玉,也是中國藝術中歷史最悠久的外觀形態。

明 巧色玉雕螭龍紋珮。長2吋(5.1公分)。於2月14至21日「中國藝術:包括英國私人珍藏」網上拍賣售出,成交價3,000英鎊
這枚玉珮上的精緻雕刻彰顯工匠非凡手藝,工匠利用天然玉石的兩種色澤(米白色及赤褐色),在橢圓形的玉珮上刻劃兩條螭龍。這種形狀的玉珮亦稱為雞心珮,是已知最早的中國古玉,千百年來不斷有人仿製這類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