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南: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從顔色、釉彩以至年款等,此文爲您介紹如何入手了解中國瓷器,解釋熟能生巧的重要性。同時賞析佳士得呈獻的瓷器拍品

頁頂圖片

(由左至右)清雍正 青花騰龍捧壽紋折沿大盤 雙圈六字楷書款,直徑17⅝ 英寸(44.8 公分)。清乾隆 仿汝釉六方瓶 六字篆書款,高13¼ 英寸(33.8 公分)。拍品均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分別為819,000美元及40,320美元。

熟能生巧

中國瓷器仿古已有數百年歷史,早期乃希望向古人致敬,但亦有人魚目混珠,因此買家必須加倍小心。想認識瓷器,便要博覽藏品。

不妨善用各地知名拍賣行舉行的拍賣,認識不同類型的中國瓷器,由於拍賣行能讓藏家親身接觸瓷器,因此在很多方面也比博物館更勝一籌。藏家能藉此了解瓷器的觸感、重量與彩繪品質。

多發問

藏家往往要花上多年時間,才學懂分辨瓷器的真偽。閱讀參考書籍有助掌握基本知識,但若能請教專家意見及多加發問,自然事半功倍。份屬自己的專業領域,專家當然樂意分享心得。

購藏心頭好

沒有必要把購藏藝術品視為投資,如此便不會因而感到失望。建議購買在您的預算之內,品相最為出眾的藏品。

清康熙 青花「赤壁賦」詩文筆筒 六字楷書款,直徑 7½ 英寸 (19 公分)。此拍品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94,500美元

了解不同釉彩和製作時期

釉彩隨著時間演變不斷發展。例如,萬曆年間(1573-1619)流行五彩瓷,而至十七世紀及康熙年間(1662-1722)則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當中以綠彩為主,配以藍彩、紅彩、黃彩和黑彩。

清康熙 五彩遊龍戲珠紋長頸瓶,高17⅞ 英寸 (45.5 公分)。此拍品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28,980美元

粉彩以顯色的玫瑰紅著稱,在1720年代傳入中國,被陶瓷畫師廣泛使用。在製琺琅彩瓷時,瓷胎不施透明釉,色彩範圍更加廣闊,可任意調配更豐富的色彩。在十八世紀,釉彩技術越發成熟,更見證紅釉和爐鈞釉等不同釉彩的誕生。

認識各個瓷窯所採用的不同釉色

陶瓷製作遍佈中國各地,當中南北方瓷窑生產的器皿和釉色則大有不同。例如,在宋朝時期(960-1279),浙江西南部的龍泉窯和陝北的耀州窯均盛產精美青釉陶瓷,但兩窯的青瓷釉色有別。龍泉釉常呈現較暖的藍綠色調,而耀州釉則呈偏橄欖色。

十七/十八世紀 德化白釉模印饕餮紋龍耳簋式香爐,寬8¼ 英寸 (21 公分)(環手柄)。此拍品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25,200美元

宋代鈞窯瓷器採用迷人的藍釉,飾以抽象的紫斑。德化窯以白釉和乳白釉聞名,十七世紀明末的德化瓷器仍以乳白色為主,至十九世紀則變成象牙白色和白色。於明朝時期,中國南部的景德鎮瓷窯則出產最多優質青花瓷。


留意底部

陶器底部的切割、拋光和上釉方式,朝朝代代都有所不同。這對測定年代和鑑定真僞幫助極大——尤其因為偽造者不是時常能將每個細節做對。當他們沒有可參照仿製的原始實物時,只可依賴拍賣目錄或書籍中的相片,然而這些相片並不常顯示陶器底部。

認識明清之間青料的演變

數個世紀以來,青料這裝飾元素經歷演變萬千。例如,十五世紀青花瓷的一個特色,是經過燒製後的鈷藍色會集中在積釉處,從釉面冒泡,再變成深黑藍色。這不經意間賦予了瓷器質感活力,以及鮮明的視覺效果,故在十八世紀備受推崇。

後來,陶工掌握煅燒青料的技巧,呈現更均衡的鈷藍色。不同朝代青花瓷呈現的藍色亦有所分別,例如萬曆年間(1573-1619年)的青花瓷一般為灰藍色,嘉靖年間(1522-1566年)則近乎紫藍色。


留意瓷器形狀和比例

瓷器的形狀亦隨時間演變。譬如宋代陶瓷常以大自然為靈感,採用枝葉圖案。中國陶瓷也以其優美的比例而聞名。一個看起來不成比例的花瓶或碗,代表其頸部或口沿已被磨平。

遼 白釉模印蓮式盤一對,直徑5⅜ 英寸 (13.5 公分)。此拍品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69,300美元

清雍正 藍釉石榴尊 雙圈六字楷書款,高7⅛ 英寸 (18 公分)。此拍品於2024年3月22日在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藝術暨高曼珍藏拍賣中售出,成交價239,400美元

考慮品相

陶瓷的品相是否可以接受,取決於它是否皇室御製,以及其製作時期。例如,在十七世紀製造的非皇室御製瓷器——如克拉克式瓷盤——你也許會在其底部看見因焙燒技術未夠成熟而引致的一些砂痕或塵。在這情況下,兩種瑕疵皆可接受。

然而,類似瑕疵不應出現在十八世紀的御製瓷器上,因為當時的焙燒技術已大有改進。在15年前,藏家只接受官窯及品相完好的瓷器,但藏家如今也會考慮經修復或有幼細裂縫的瓷器。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

年款記錄瓷器製造的朝代及當時君主的名號,常見於為帝皇及皇室御製的瓷器。不過,藏家不能單靠年款判斷瓷器的製作年份,因為年款容易複製或偽冒。

若想深入理解,可參考由傑拉德‧戴衛森(Gerald Davison)出版的《The Handbook of Marks on Chinese Ceramics》。年款應與在歷代中國瓷器底部上出現的各種標誌、吉祥標誌、陶工標記和符號一同進行研究。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