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麼是供石?
身兼哈佛藝術博物館榮休館長及佳士得高級顧問的權威專家毛瑞以「中國文人雅士最愛的清雅書房擺設」來形容供石。佳士得專家安蓓蕾指出,中國的文人繪畫作詩時會從大自然汲取靈感,但卻不會親身走進大自然,而是會躲在書房內,以酷似群山的供石作為創作靈感。

英石「鳳翥」賞石。清,估價:港幣700,000 - 900,000 (美元90,000 - 12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天然木蓮形擺件。清,估價:港幣400,000 - 600,000 (美元50,000 - 8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補山題靈璧賞石。清乾隆,估價:港幣400,000 - 600,000 (美元50,000 - 8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供石是天然還是人造的?
供石取自大自然,有時候會加上雕刻或刺孔,部分亦會刻上銘文。
供石來自哪裡?
供石通常來自偏遠的地方,而最精緻的供石則來自河床或山中。部分珍罕的供石產自中國安徽省北部的靈璧縣。毛瑞解釋:「由於密度的關係,靈璧石的聲音洪亮渾圓。深黑色的靈璧石為最上等,表面通常只有少量紋理,亮澤溫潤。」
產自廣東省英德市的供石則較常見。毛瑞指出:「英石表面有坑紋或小窩,紋理複雜細緻,廣受歡迎。英石採自洞穴,而傳統認為有水的洞穴出產的英石表面烏黑亮澤,乃屬上等。」

祁連石「山澗洞天」擺件。清,估價:港幣900,000 - 1,200,000 (美元120,000 - 16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古人何時開始收藏供石?誰會收藏?
早於近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在古墓中發現珍罕的石頭和玉石,但直到唐代(618-907)後期,文人才熱衷於收藏供石。
由宋朝(960-1279)開始,供石漸漸影響中國的文學。安蓓蕾指出:「米芾(1051–1107)及其他文人在石上寫文,杜綰(十二世紀)也編寫首部內容全面的石譜《雲林石譜》,證明賞石的文化漸趨普及。」
人類對供石的熱愛延續多個世紀,是次拍賣的珍藏種類繁多,正好印證供石的不朽魅力。安蓓蕾表示:「世界各地的藏家一旦認識供石後,也會深受其吸引。已故的波士頓藝術家Robert Rosenblum是著名的供石藏家,並將這種珍藏帶到美國。」

靈璧石「五彩寰幻」賞石。清,估價:港幣600,000 - 800,000 (美元80,000 - 10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金農及高鳳翰題靈璧賞石。清乙卯年 (1735),估價:港幣1,800,000 - 2,800,000 (美元240,000 - 36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供石有何鑑賞準則?
梁九圖於十九世紀中出版的《談石》指出「藏石先貴選石,其石無天然畫意不中選。」
完美的供石(或「奇石」)的品質取決於其產地、顏色及質感等多項因素。安蓓蕾指:「色調簡樸的供石以形狀獨特者為貴,而色澤鮮明的石頭則以大塊者為佳,方能展示其豔麗色彩。」
供石品質的形容詞眾多,包括「瘦」及「透」。供石中空的部分能與石體和光線形成強烈對比,因此備受推崇。其他形容詞則指供石的年份,例如「古」便指年代久遠而典雅,而「絕」則代表完美。

日本古谷石「小蓬萊」山子連畫冊。江戶時代晚期,估價:港幣240,000 - 400,000 (美元$30,000-50,000),於12月2日佳士得香港出雲疊嶂 – 文人案頭賞石提供。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文章
供石如何體現中日的文化交流?
安蓓蕾表示:「這批獨特珍藏主要來自日本,當中大部分珍罕供石是由日本商人在中國購買,並於十九世紀運回日本。」
毛瑞以供石的形態指出中國與日本的審美分別。「日本人在某些時期的繪畫及藏石風格都跟隨中國的模式,其他時期則採用日本的當地風格。」
中國藏家傾向收藏有石洞及表面紋理豐富的石頭,而日本人則偏好表面平滑、外型與富士山等名山相像的形態。
有關香港秋季拍賣2015的詳情,請瀏覽christies.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