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卡是西藏一種以礦物顏料在棉布或絲綢上繪製的畫像,是佛教修行中重要的禪修工具之一。
唐卡通常繪有佛教主要神祇或大師,並由相關諸神及傳承人物圍繞四周,描繪關於重要大師的事蹟,又或將某位神祇的境界繪畫出來。觀者可從欣賞畫中神祇得到領悟,於禪修過程透過面對畫中圖像念經而讓心靈素質提升。
下方所挑選的每幅唐卡均取自一個約於十五至十九世紀的喜瑪拉雅繪畫珍藏
系列*。這些畫作尺寸大小不一,並繪有忿怒與祥和的神像,呈現出此古老繪畫藝術傳統在圖像及風格的多樣性。
1. 忿怒尊/護法神

透過描繪赤色忿怒戰爭護法神,此畫作乃用於幫助修行者禪修,當中突出護法神的忿怒容貌加以強調其凶猛形象。一般而言,神祇會腳踏一人或一動物(見下圖),象徵破滅幻象及抑壓凡塵世俗的一切牽絆。

此唐卡展示神祇由其傳承者圍繞;天界與塵世寺院的描繪(左下)及流水的畫像;以及神祇的供品,以象徵慾念的供品道出「諸行無常」的訓誨。


面目猙獰的佛像目的並非讓人感到畏懼,而是用以表現人在嘗試超脫離塵世時,克服巨大障礙所需的力量。
2. 善神/護法神
西藏 十八世紀 多聞天王像畫。估價:550,000–750,000美元。紐約佳士得將於2016年3月15日《范德偉喜瑪拉雅繪畫珍藏》拍賣呈獻此珍品。按上圖以放大圖片
多聞天王(Vaishravana)被視為可帶來財寶富貴的微怒神,為北方守護神及四大天王之首,主要形象為其駕馭着一頭白獅,側手抱着一隻黑色的吐寶鼬。此大型作品以黑色為背景並配上豐富用色。
3. 歡喜佛姿勢/禪定尊

此勝樂金剛畫作(或稱「wheel of union」稱為博巴(paubha),是一種尼泊爾布繪藝術。博巴通常會在下方位置捐獻者的肖像連同附有日期的題字。
此畫作中的勝樂金剛顯示了象徵其所掌握的特定力量的描繪,透過男女相擁的圖像帶出由兩性結合而達到和諧幸福境界之密宗意義。
而有別於西藏,尼泊爾季風氣候的濕度較易令作品發霉,因此得以流傳下來的博巴數目不多,再加上此勝樂金剛畫作鮮明生動的色彩及質素良好,成為當中的珍貴之處。
4. 歷史人物/大師
西藏 十八世紀 班禪額爾德尼繪畫。估價:100,000-150,000美元。紐約佳士得將於2016年3月15日《范德偉喜瑪拉雅繪畫珍藏》拍賣呈獻此珍品。按上圖以放大圖片
宗喀巴大師的唐卡色彩極為生動清新,畫中喇嘛處於天地之間,被相關象徵物圍繞。畫中從左下方仰望著大師的捐獻者相信是宗喀巴門生克朱杰(Khedrubje)。
畫中代表祝福的圖案從天而降下(左下位置),象徵在世信徒受惠於神的福蔭。


此畫以豐富構圖和鮮明用色呈現圖像細節,充分表現尼泊爾藝術的神韻。
5. 曼陀羅

曼陀羅以平面的形式表示神祇所處的立體空間。從鳥瞰角度看,神祇處於同心方形的中央,與之相關的傳承者及人物神祇的環圓及邊界則根據重要性依次排列。


在中央曼陀羅(左上角)中,赤色忿怒神呈歡喜佛的姿勢,並受其傳承者保護。東南西北方四扇門(如右上角)提供進入及連接的機會;蓮花圈則作為曼陀羅圖的支撐。畫作的頂部及底部則輔以歷史人物(通常是學佛修行的人)的圖像(見下圖)。

曼陀羅為修行者繪勒秘義,透過思想及藝術將世界連繫起來。
*於3月15日單一藏家拍賣的唐卡記載於有關喜瑪拉雅藝術的Himalayan Art Resource (HAR)網站。詳情可瀏覽www.himalayanart.org
瀏覽更多專題文章、訪問及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