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入門指南

本文將爲您介紹中國書法這一創意非凡的藝術表達形式,可謂藝術家內在心境的投射。

Chinese calligraphy scrolls offered at Christie's

書法是古代中國的重要視覺藝術形式。千百年來,書法家僅以筆墨便發展出多種創作技巧。

時至今日,書法仍然被認為是扣人心弦的圖像藝術,投射出藝術家內在心境。每一位欣賞書法作品的觀者,無需懂得中文,亦能感知到書法中的韻律、動勢和節奏。

古老的藝術形式

現存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書法手稿來自逾3,000年前,可見於為商朝統治者所刻的銘文中。自公元四世紀起,書法開始廣泛應用,並成為備受精英階層喜愛並收藏的藝術形式。

早在公元十世紀時,書法已經是科舉考試中的重要元素。研習書法可以通向功成名就之路。藏家和鑑賞家亦將優秀的書法看作高尚品德的象徵。字跡優美意味著書寫者的人品出眾。

許友(1620-1663),《草書詩冊》。水墨絹本 冊頁二十一開。8⅜ x 5⅜ 英寸 (21.3 x 13.7公分)。此拍品於2023年6月1日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6,804,000港元

時光荏苒,直至二十世紀,書法仍然是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息息相關。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中國藝術家憑藉書法作品在國際藝壇佔據獨一無二的地位。對於當代藝術藏家而言,無論是傾向於古典品味,還是走在潮流前沿,中國書法都是令人傾心的美妙作品。

書法所用材料及技巧

書法家的工具十分簡單。只需一個墨錠,在硯台上研磨出墨汁,期間以硯滴向硯台中注入少量水珠稀釋墨汁。隨後以柔軟毛筆蘸取墨汁,開始在宣紙或絹本上創作。書法的材料十分簡單,但書法家可以藉此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作品來。

要了解書法作品的優秀之處,就要懂得分辨筆法走勢。所有漢字都由一系列筆劃構成,但可有多種不同的書寫方式

從易讀難易程度來排序的話,書寫方式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篆書、隸書和楷書每筆獨立,字形清晰而沉穩。行書和草書的書寫速度更快,筆畫鈎連,筆勢牽連相通,章法渾然一體,無從分割。

越是仔細觀察書法,越能欣賞其中的筆法與結構,哪怕不懂漢字也能體驗到當中蘊含的動態。一撇一捺、一勾一折,都令人想起書法家的創作情景。

臨摹、風格與印章

古代書畫鉅作常常附有知名鑑賞家的印記。這些記號見證了藝術品的傑出品質。

如今,這些印記也是判斷畫作與書法作品真偽的重要元素。歷史上著名書畫鑑賞家的印章不僅幫助我們更加深入了解作品,亦令欣賞之旅更加愉悅,因為我們與作品的相處,最終也會成為它連綿不絕的歷史一部分。

中國書法家亦傾向於模仿歷史名家。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親手模仿這些大師的作品。由於很多書法家自己亦是收藏家,因此他們往往會直接臨摹自己私藏的原作。有時他們甚至會複製原始藝術家的署名,增加鑒定這些歷史作品的難度。

王鐸詩(1592-1652),《文稿》。水墨紙本 雙冊頁共二十四開。11 x 8 英寸 (28 x 20.3 公分)。此拍品於2023年6月1日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3,042,000港元

全球藏家矚目的藝術形式

要想練習書法確實要懂得中文,但欣賞或收藏書法作品卻絕對無需認識漢字。實際上,最令人趨之若鶩的書法作品中,很多都是草書或狂草,字體簡約狂放,用筆大起大落,連許多母語為中文的人也很難看懂。

書法作品的寶貴之處並非在於其內容,而是其形態、韻律與節奏動感。一幅傑出的書法作品可以是莊嚴的佛教經文,也可能是現代的晚宴菜單。對於慧眼獨具的收藏家而言,書法的形態遠比內容更加重要。

翁方綱(1733-1818),《楷書詩文》,1778年作。水墨朱絲欄紙本 立軸。51⅛ x 22¼ 英寸 (130 x 56.5 公分)。此拍品於2023年6月1日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214,200港元

現當代書法

書法一直是中國藝術的重要元素,貫穿整個二十世紀。許多現代藝術家以古代作品為基礎,發展出更為靈活的創作風格和技巧,實現更多創意自由。

王冬齡(1945年生)《蘇軾——水調歌頭》。66.2 x 67.5 公分(26 1/8 x 26 5/8 英寸)。此作於2016年5月29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437,500港元

在當代藝術界中,中國書法也在不斷演變。王冬齡的「亂書」抽象書法作品與二十世紀歐美藝術家對於創作過程的關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16號,1949年》(1949年作)相比,王冬齡的書法顯然同波洛克一樣,著眼於筆勢和技巧。雖然二人的作品理念相同,但背後的創意過程卻截然不同。波洛克的行動繪畫有意摒棄具體形狀,轉向抽象。而王冬齡則是在大量探索書法技巧歷史的基礎上,創下令人無法辯讀的亂書作品。

徐冰的「英文方塊字書法」則將漢字筆劃組合成英文單字,觀者要煞費苦心才能明白其中深意,為現實生活中令人難懂的世界下了一個趣味註腳。

徐冰(1955年生),《新英文書法——禪詩注(三)》。 53 ⅞ x 27 ½ 英寸(137 x 70 公分)。此作於2018年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1,000,000港元

在《禪詩注(三)》(上圖)中,徐冰以詩句紀念2002年紐約雙子塔遭受到的恐怖襲擊。他引用了佛教詩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中以塵埃代指人生的虛幻無常本質,比對雙子塔轟然倒塌後沖天而起的塵土。

雙子塔襲擊震驚世界,徐冰此作則以靜思內省的方式反思人生。詩句中的禪宗意味可以用來幫助撫平悲劇帶來的巨大傷痛。詩句以英文寫成,卻以中文方式呈現出來,令其成為真正傳遞國際信息的傑作。

收取佳士得Going Once電子雜誌,精選所有Christies.com的熱門文章,以及即將舉行的拍賣及活動等最新資訊

孫文(1866-1925), 《楷書—博愛》。水墨絹本 鏡框。27.5 x 79.5 公分 (10 7⁄8 x 31 ¼ 英寸)。此作於2024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售出,成交價港元 1,512,000

培養欣賞眼光

中國書法的悠久歷史也許會令新晉藏家望而生畏,但也有許多方法可以開始探索這一充滿創意的藝術世界。國際博物館的豐富館藏便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在英國,大英博物館藏有一流現代書法作品。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克里夫蘭美術館弗利爾藝術館波斯頓美術館和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都擁有頂尖的古代中國書法作品收藏。

北京台北的故宮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館的書法作品收藏都無與倫比。不得不說,賞析書法的最佳方式是走進佳士得的中國古典書畫拍賣現場,或聯繫我們的國際拍賣專家,親身鑑賞作品。

相關部門

相關拍品

相關拍賣

相關內容